时间: 2025-05-02 13:1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0:37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作者:陆游 〔宋代〕
城中飞阁连危亭,
处处轩窗临锦屏。
涉江亲到锦屏上,
却望城郭如丹青。
虚堂奉祠子杜子,
眉宇高寒照江水。
古来磨灭知几人,
此老至今元不死。
山川寂寞客子迷,
草木摇落壮士悲。
文章垂世自一事,
忠义凛凛令人思。
夜归沙头雨如注,
北风吹船横半渡。
亦知此老愤未平,
万窍争号泄悲怒。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锦屏山游览时的情景与感悟。诗的开头描写了城中高阁和亭子的景象,四处的窗户都面向美丽的锦屏山。作者亲身来到锦屏山,回望城郭,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山水画卷。
接着,作者来到杜甫的祠堂,看到祠堂内供奉着这位伟大的诗人,杜甫的高眉冷眼映照着江水。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他的伟大已经遗忘,但他至今依然被铭记。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壮士的悲伤。文章可以流传千古,忠义之情让人深思。最后,诗人描绘了自己夜归时的情景,倾盆大雨和北风使船只在水面上摇晃,表达了对杜甫未平之愤懑和悲愤的情感。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他在岁月流逝中感受到对杜甫的敬仰,同时也感受到自身的孤独与悲愤。通过游览锦屏山,追忆杜甫的忠义精神,表达了对历史与人事的感慨。
陆游的《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杜甫的崇敬与对历史的思考。全诗在空间上由城中的高阁、亭子到锦屏山,从而营造出一种由远到近的观感,象征着诗人与历史之间的跨越。
开头几句通过对景致的描绘,引入了对杜甫的追忆。诗人在锦屏山的游览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美丽,更是对伟人精神的缅怀。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杜甫祠堂的描写,表达了对杜甫的尊敬与悲叹,强调了杜甫的高尚品格和历史地位。
整首诗在情感的流露上非常真切,尤其是对“忠义凛凛”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此外,末尾的描写勾勒出一幅雨夜归船的图景,诗人此时的愤懑与孤独感达到了高潮。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不仅是一幅自然的画卷,更是一种深邃的历史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等手法,如“城中飞阁连危亭”与“处处轩窗临锦屏”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杜甫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忠义精神的敬仰与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个人的孤独与愤懑。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杜子”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的“城郭如丹青”意味着什么?
诗人夜归时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诗歌都体现了对社会的关切与对忠义的追求,但陆游的诗多了一份对历史的感叹和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强调社会现实与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