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8:15
登西楼
王安石 〔宋代〕
楼影侵云百尺斜,行人楼上忆天涯。
情多自悔登临数,目极应惊怅望赊。
一曲平芜连古树,半分残日带明霞。
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伤春发已华。
这首诗描绘了西楼的景象,楼影斜斜地投向云端,行人在楼上思念远方的故人。感慨情多,自己多次登楼,心中不禁后悔。望向远方,感到惆怅,似乎应有更深的感慨。在这平坦的原野上,古树与残日交相辉映,带着明亮的霞光。潘郎何必悲叹秋色,只是春天的花已悄然盛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以其变法思想和诗词成就著称,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
《登西楼》创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往事的追忆。西楼作为一个地标,成为他思乡和感怀的象征。
《登西楼》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以西楼的景象为引子,表达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人生的思考。诗中描绘了高楼的影子与云朵交错,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孤独与惆怅。尤其是“行人楼上忆天涯”,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与远方故人的心灵共鸣。
而“情多自悔登临数”则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多次登楼的反思,似乎无尽的眷恋与追忆使得他感到痛苦。接下来的“目极应惊怅望赊”,更是将这种情感深化,诗人对未来的惆怅和对过往的怀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情感复杂的画面。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的态度,虽然潘郎因秋色而悲,但他更倾向于珍惜春天的美好。这样的情感转折,使得整首诗在伤感中又透出一丝希望,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积极向上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登楼这一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体现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中“行人楼上忆天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情多自悔登临数”中,诗人为何感到悔恨?
“潘郎何用悲秋色”中的“潘郎”指的是谁?
王安石的《登西楼》与李白的《登高》,同样是通过登高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赞美。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洒脱,而王安石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思考。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