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7:53
山亭新破一方苔,
白帝留花满四隈。
野艳轻明非傅粉,
秋光清浅不凭材。
乡穷自作幽人伴,
岁晚谁为静女媒。
可笑远公池上客,
却因松菊赋归来。
在山亭中,刚刚破土长出一片青苔,白帝山上的花朵满满地绽放在四周。
野外的花朵娇艳而明亮,不必依赖化妆,秋天的阳光清淡而浅薄,不需要什么材料。
乡村贫穷,自己作伴成了幽人,年末时节,谁来做我的媒人呢?
可笑的是那位远公,池边的客人,却因松树和菊花而赋诗归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变法,推动社会改革,作品风格多样,擅长诗词、散文和古文。
《锺山西庵白莲亭》作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在乡村生活的感受。此时,王安石身处山水之间,心境愈加淡泊,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深刻而细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亭景象,作者用简单而生动的语言,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情冷暖的思索。开篇以“山亭新破一方苔”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苔藓的新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接着“白帝留花满四隈”描绘了花朵的绚丽,表达了自然的丰盈与美丽。
“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两句,表现了野花的自然之美,不需要化妆,秋光的柔和也不需要任何装饰。这里,王安石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简单、真实之美的向往。
后四句则转向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身处乡村的孤独与对伴侣的渴求。“乡穷自作幽人伴”中,乡村的贫困让人感到孤独,谁来做静女的媒人,表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渴望。最后两句可笑远公,显得调侃而幽默,反映了作者对外界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与友情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孤独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反映出对简单、真实之美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白帝”指的是哪个地方?
“乡穷自作幽人伴”中的“幽人”指的是?
诗中“可笑远公池上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可将王安石的《锺山西庵白莲亭》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思考,但李白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由,而王安石则在孤独中渗透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