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9:18
挽葛夫人二首
银台曾奋涂归笔,我亦留花批逆鳞。
早共裂麻沮裴相,晚某负耒作滕民。
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
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
全诗翻译:
曾经在银台上挥笔而归,我也曾留花批逆鳞。
早年与裂麻的裴相共事,晚年则仰赖耕田的农民。
儿子穿着斑衣,随双旌而贵,母亲在绣帘前迎接万户春光。
如今拥抱着皇华却荒废了大国,误了多少人留在这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伯庸,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生于福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和抒发情感。他的诗歌多受唐诗影响,善用典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对葛夫人的哀悼之际,反映了他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刘克庄的《挽葛夫人二首》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诗中通过对葛夫人一生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在开篇,他以“银台曾奋涂归笔”来引入,隐喻葛夫人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也在此展现了对女性才华的赞美。
接着,诗人描绘了葛夫人与农民的关系,指出她的善良与勤劳,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尊重与关怀。以“儿斑衣从双旌贵,母绣帘迎万户春”表现出家庭的温暖与繁荣,也暗示了个人与家庭、国家之间的关系。
最后,“方拥皇华荒大国,误他多少借留人”更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与民众困境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的怀念,也有对社会的深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葛夫人的怀念,对劳动者的尊重,以及对国家现状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银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劳动者
B. 文化和知识
C. 金钱
诗中提到的“裂麻”是指什么?
A. 诗人的工作
B. 辛勤的劳动
C. 家庭的繁荣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国王的敬仰
B. 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C. 对家庭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挽葛夫人二首》,增强对古诗词的兴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