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2:19
南归
作者: 张籍 〔唐代〕
促促念道路,四支不常宁。
行车未及家,天外非尽程。
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
岂知东与西,憔悴竟无成。
人言苦夜长,穷者不念明。
惧离其寝寐,百忧伤性灵。
世道多险薄,相劝毕中诚。
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
达人有常志,愚夫劳所营。
旧山行去远,言归乐此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归途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艰辛的感慨。诗人急切地回想着前方的道路,但身体和精神却难以安宁。虽然行车未到家乡,却感觉旅途漫长无尽。亲人期待着他的归来,乡里的人也希望他能带回荣光。然而,他却不知道东西方的奔波,最终只换来憔悴和无成。人们常说夜晚漫长,穷苦的人常常不去想明天的光明。诗人担心离开温暖的床铺,心中充满了忧虑,伤害了自己的性情。世道多险,人与人之间的相劝都显得真诚而难得。远行没有知音,反不如商人行走得更为自在。聪明人有其常志,而愚笨的人则劳作一生却无所成。旧山已经远去,归来之时方可享受生活的乐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唐代社会人们对归乡、亲情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830年),字维城,号山中,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以诗歌为主,尤其善于写抒情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张籍晚年,可能是他在经历了多次的外出游历后,对归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表达了他对家庭和故乡的深厚情感。
《南归》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透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人生苦难的感慨。诗中的“促促念道路”以急切的语气开头,表现出对归家的迫切心情,紧接着的“四支不常宁”则暗示了旅途中的疲惫和不安。诗人通过对比“东与西”的漫长旅途与“骨肉待我欢”的温暖期盼,勾勒出一种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人言苦夜长,穷者不念明”,展现了社会底层人们对未来的无奈与绝望,透出一种生活的沉重。尤其是“远游无知音,不如商贾行”,这句更是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孤独与生存的艰辛,表现了人们对心灵寄托的渴望。
最后的“旧山行去远,言归乐此生”则是对归乡理想的美好憧憬,虽经历波折,但对故乡的向往始终存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在感慨之余,更能引发对自身境遇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归乡的渴望、人生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四支不常宁”指的是什么?
a) 身体疲惫
b) 心情愉快
c) 旅途顺利
诗人对归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期待与喜悦
b) 无所谓
c) 恐惧与忧虑
“远游无知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旅途的享受
b) 对孤独的无奈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籍的《南归》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以旅途为背景,表达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思念,但张籍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渴望,而王维则更多地反映出对友人的情感与不舍。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