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颂》

时间: 2025-05-07 07:20:15

诗句

我今入山,避此嚣烦。

卫以卒史,聘以达官。

岂易我乐,物外靖闲。

养真存气,七返九还。

金丹既就,遂陟仙坛。

蓬莱绛阙,玉户金关。

有能学我,云路非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0:15

作者: 魏二翁 〔宋代〕

原文展示:

我今入山,避此嚣烦。
卫以卒史,聘以达官。
岂易我乐,物外靖闲。
养真存气,七返九还。
金丹既就,遂陟仙坛。
蓬莱绛阙,玉户金关。
有能学我,云路非难。

白话文翻译:

我今天进入山中,避开这世俗的喧嚣与烦扰。
卫国的卒史和达官显贵都无法打扰我的安宁。
这乐趣又怎能轻易被打扰呢?我只想在物外寻找宁静与闲适。
修养真气,达到七次返还、九次归元的境界。
金丹已经成就,于是登上了仙人的坛位。
蓬莱的绛阙,玉户金关就在眼前。
如果有人愿意跟随我,云游天路并不困难。

注释:

  • 卒史: 指古代的历史书籍,可能象征着世俗的纷争与权力斗争。
  • 达官: 指地位显赫的官员,象征着世俗权力和地位。
  • 养真存气: 意指修养身心,保持内心的真实与纯净。
  • 七返九还: 道教术语,指修炼中的一种状态,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圆满。
  • 金丹: 道教炼丹之术的产物,象征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
  • 蓬莱: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境地和长生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二翁,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与个人内心修炼的时代,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文化的追求。

诗歌鉴赏:

《颂》是一首充满道教哲理的诗,表现了作者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作者通过“入山”的动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不满。接着,提到的“卫以卒史,聘以达官”,揭示了历史与权力的纷扰,作者在此表达了对权力和名利的超脱。整首诗通过“养真存气”、“金丹既就”等道教意象,强调了修身养性的必要,体现了道教追求内心和谐与长生的核心思想。

作者对“蓬莱绛阙,玉户金关”的向往,进一步展示了他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表达了一种追求至高灵性境界的决心。最后一句“有能学我,云路非难”则是一种鼓励,希望他人也能追随这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探索内心的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今入山,避此嚣烦。”:开篇直入主题,表达对世俗喧嚣的逃避。
    • “卫以卒史,聘以达官。”:用历史和权力对比,强调自己的选择。
    • “岂易我乐,物外靖闲。”:强调内心的快乐不可轻易被打扰。
    • “养真存气,七返九还。”:道教修炼中的境界,暗示内心的修养。
    • “金丹既就,遂陟仙坛。”:象征着修炼成功,达到理想的境界。
    • “蓬莱绛阙,玉户金关。”: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渴望长生。
    • “有能学我,云路非难。”:鼓励他人追求同样的理想。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如“金丹既就,遂陟仙坛”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象征手法,如“蓬莱绛阙”比喻理想的生活状态。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 象征远离尘世的理想栖息地。
  • 金丹: 象征修炼的成功与超脱。
  • 蓬莱: 代表理想的生活状态与长生的追求。
  • 云路: 代表一种精神的追求与理想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七返九还”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诗的形式
    B. 道教修炼的境界
    C. 生活的烦恼

  2. “蓬莱绛阙”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失落的梦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魏二翁的《颂》与陶渊明的《饮酒》都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魏的诗更侧重于道教修炼,而陶则是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道教文化与山水诗》
  • 《魏二翁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题哲上人漫堂 晚秋风雨 午梦 六言四首 其二 长相思(五之一) 枕上 乙未元日 野兴 步虚 客多福院晨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两点水的字 引棹 臼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包含喝的词语有哪些 采薪之患 釆字旁的字 化开头的成语 忸怩作态 敏而好学 王字旁的字 颓垣败井 护城河 援引 再者 包含擒的词语有哪些 愚民安知 九房 韩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