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九江》

时间: 2025-04-26 03:46:52

诗句

琵琶亭外好风催,十幅蒲帆快溯洄。

春水倒流三峡去,夕阳斜渡九江来。

小孤翠黛波心出,彭泽烟光镜里开。

眼底不知今古异,灌婴陶侃自多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52

原文展示

过九江
作者: 宁楷 〔清代〕

琵琶亭外好风催,
十幅蒲帆快溯洄。
春水倒流三峡去,
夕阳斜渡九江来。
小孤翠黛波心出,
彭泽烟光镜里开。
眼底不知今古异,
灌婴陶侃自多才。


白话文翻译

在琵琶亭外,微风轻轻吹来,
十幅蒲船在水面上快速逆流而上。
春水仿佛倒流,向着三峡奔去,
夕阳斜斜地照射着九江的水面。
小舟孤独地映出翠绿的山影,
彭泽的烟光在水中如镜子般闪现。
眼前的景象不知今昔有何不同,
灌婴和陶侃的才华自是多么卓越。


注释

字词注释

  • 琵琶亭:指的是在水边或山中建造的亭子,专供人们听琵琶等乐器的场所。
  • 蒲帆:用蒲草做的船帆,通常用来形容轻便的船只。
  • 溯洄:顺着水流逆流而上。
  • 倒流:水流向相反的方向流动。
  • 夕阳:指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小孤翠黛:形容独自的翠绿山影,给人以孤独的感觉。
  • 彭泽:指彭蠡之滨,古代有名的饮酒之地,与陶侃并称。
  • 灌婴、陶侃:两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灌婴为汉代名将,陶侃为东晋名士,均以才华著称。

典故解析

  • 彭泽烟光:典出《九章·橘颂》,描绘了诗人对饮酒和风景的陶醉。
  • 灌婴与陶侃:象征着历史人物的才干,反映了作者对古人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宁楷,清代诗人,生于1730年,卒于1810年,字子华,号恭斋,生于江苏,擅长诗、词、文。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诗为主,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作者通过描写九江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古人才华的思考,同时寄托了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过九江》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怀的诗作。开篇两句以“琵琶亭外好风催,十幅蒲帆快溯洄”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水乡图景,清风拂面,船帆轻扬,表现出诗人愉悦的心情。接着“春水倒流三峡去,夕阳斜渡九江来”通过春水的逆流与夕阳的斜照,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后四句则转向对人文历史的思考,“小孤翠黛波心出,彭泽烟光镜里开”描绘出小舟在水面上孤独的景象,象征着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彭泽与陶侃的提及,不仅是对古人才能的赞美,亦是表现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反思。结尾“眼底不知今古异,灌婴陶侃自多才”则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发掘自身的潜力。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示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琵琶亭外好风催:描写亭外的风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 十幅蒲帆快溯洄:展示水上交通繁忙,体现了水乡特有的风情。
  • 春水倒流三峡去:运用夸张手法,表达春水的奔腾激荡,增添了诗情。
  • 夕阳斜渡九江来:夕阳的描写丰富了画面感,营造出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 小孤翠黛波心出:小舟与山影的结合,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 彭泽烟光镜里开:借用水面如镜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美景的陶醉。
  • 眼底不知今古异: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 灌婴陶侃自多才:强调古代人物的才华,激励对自身能力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水与历史对比,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将春水描写成有生命的存在,使得景象更生动。
  • 对仗:如“琵琶亭外”与“十幅蒲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思了时间的流逝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亭:象征着艺术与文化的交融。
  • 蒲帆:代表着水乡的生活与交通。
  • 春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流动。
  • 夕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哲理。
  • 小孤翠黛:象征着孤独与宁静。
  • 镜里烟光:代表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 灌婴陶侃: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人文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琵琶亭外好风催”的意思是什么?
    A. 亭外的音乐很动听
    B. 风在轻轻吹拂
    C. 亭子很美丽
    D. 船只在水上行驶

  2. “春水倒流三峡去”中的“倒流”用来形容什么?
    A. 水流的急促
    B. 时间的变迁
    C. 风的变化
    D. 船只的航行

  3. “彭泽烟光镜里开”中提到的彭泽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一位诗人
    B. 一位将军
    C. 一位文人
    D. 一位哲学家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写了水乡景色,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急迫。
  • 杜甫的《登高》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人生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异,前者较为豪放,后者更显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诗经与古诗》
  • 《中国文学史》

以上内容可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宁楷的《过九江》,从多方面解析诗意与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北京留守王太师挽歌词二首 玉徽亭 子高有徐浩诗碑昌言借摹其文甫及数本石有微 瞻彼南山诗 其五 辞坟 友人楚孟德过余纵言及神仙余谓之无孟德谓之 陪同年吴冲卿登宿州北楼望梁楚之郊访古建中作是诗 和安这久雨 塞上 遣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乘虚以入 无或 包含系的成语 卜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寻开头的成语 迁滞 韋字旁的字 热岛效应 包含元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辞不达义 省率 犹解倒悬 身心交瘁 兴犹不浅 丨字旁的字 包含办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凑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