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52
过九江
作者: 宁楷 〔清代〕
琵琶亭外好风催,
十幅蒲帆快溯洄。
春水倒流三峡去,
夕阳斜渡九江来。
小孤翠黛波心出,
彭泽烟光镜里开。
眼底不知今古异,
灌婴陶侃自多才。
在琵琶亭外,微风轻轻吹来,
十幅蒲船在水面上快速逆流而上。
春水仿佛倒流,向着三峡奔去,
夕阳斜斜地照射着九江的水面。
小舟孤独地映出翠绿的山影,
彭泽的烟光在水中如镜子般闪现。
眼前的景象不知今昔有何不同,
灌婴和陶侃的才华自是多么卓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宁楷,清代诗人,生于1730年,卒于1810年,字子华,号恭斋,生于江苏,擅长诗、词、文。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诗为主,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作者通过描写九江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古人才华的思考,同时寄托了对历史的感慨。
《过九江》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情怀的诗作。开篇两句以“琵琶亭外好风催,十幅蒲帆快溯洄”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水乡图景,清风拂面,船帆轻扬,表现出诗人愉悦的心情。接着“春水倒流三峡去,夕阳斜渡九江来”通过春水的逆流与夕阳的斜照,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后四句则转向对人文历史的思考,“小孤翠黛波心出,彭泽烟光镜里开”描绘出小舟在水面上孤独的景象,象征着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彭泽与陶侃的提及,不仅是对古人才能的赞美,亦是表现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反思。结尾“眼底不知今古异,灌婴陶侃自多才”则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发掘自身的潜力。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示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思了时间的流逝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琵琶亭外好风催”的意思是什么?
A. 亭外的音乐很动听
B. 风在轻轻吹拂
C. 亭子很美丽
D. 船只在水上行驶
“春水倒流三峡去”中的“倒流”用来形容什么?
A. 水流的急促
B. 时间的变迁
C. 风的变化
D. 船只的航行
“彭泽烟光镜里开”中提到的彭泽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一位诗人
B. 一位将军
C. 一位文人
D. 一位哲学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可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宁楷的《过九江》,从多方面解析诗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