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2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28:50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若士北游穷地角,还食蛤蜊卷龟壳。庐歼凡骨不能飞,今朝九陔何处期。
若有人北游至尽头之地,竟然还吃蛤蜊卷和龟壳。庐山的凡骨无法飞翔,今天的九天何处可期?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的志向与感慨,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提到的“神仙”,则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若士北游穷地角”,直接引入了诗人对游子的思考,暗示了人们在追寻梦想与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走到人生的尽头。接着提到“还食蛤蜊卷龟壳”,则是对这种追求的调侃,暗示即使身处极端之地,也未必能找到真正的理想与满足。
后半部分“庐歼凡骨不能飞”,则通过对比,表现了人的局限性与理想境界之间的距离,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遭遇的无力感。最后一句“今朝九陔何处期”,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思索,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间的矛盾,通过对游子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蛤蜊卷”与“龟壳”象征了什么? A. 理想的追求 B. 生活的平庸 C. 自然的美好
诗中的“庐”象征什么? A. 高远的理想 B. 生活的困顿 C. 个人的奋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司马光的这首诗都有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倾向于表达对现实苦难的感慨,而司马光则更突出理想与现实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