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1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18:07
酬冯监拜昭陵回途中遇雨见示
作者:权德舆 〔唐代〕
之子共乘轺,清秋拜上霄。
曙霞迎夙驾,零雨湿回镳。
甘谷行初尽,轩台去渐遥。
望中犹可辨,耘鸟下山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在秋天拜访昭陵的情景。诗人和他的朋友一同乘坐轿子,清澈的秋天伴随着他们向上天的致敬。清晨的霞光迎接着他们的早晨出发,而细雨则让他们的归路变得湿润。甘谷的行程刚刚结束,离轩台的距离也渐渐拉远。在远望中,仍能依稀辨认出耘鸟飞向山椒树的情景。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昭陵"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具有历史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权力与荣耀。拜访昭陵不仅是对皇室的敬仰,更是对历史的追溯。
作者介绍:权德舆,字仲明,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繁荣,文化昌盛。诗人在回程中遇雨,借此描绘出旅途的情景,反映出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秋天拜访昭陵的旅程,展现了诗人在诗中对于友谊、自然的感悟与珍惜。开头两句通过"共乘轺"和"清秋"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表达了与友人一同出行的愉悦。接下来的"曙霞"和"零雨"则通过自然场景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与感受,细雨的湿润感与秋天的清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温柔而清新的视觉体验。
在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旅途的渐行渐远,通过"甘谷"与"轩台"的对比,表现了对旅途结束的感慨,同时"耘鸟下山椒"则带有一种轻松自由的意象,使整首诗在对景的描绘中流露出一丝生活的趣味和自然的和谐。诗歌整体流畅而有韵味,展现了唐诗特有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旅途的回忆与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清秋”指什么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零雨湿回镳”中的“回镳”指的是什么?
A. 回程的马鞭
B. 马的名字
C. 轿子的部件
D. 旅途的终点
诗中提到的“耘鸟”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鸟
C. 一种虫
D. 一种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酬冯监拜昭陵回途中遇雨见示》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帮助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