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7:11
原文展示:
岂为一身惜,将如时事何。绸缪空牖户,涓滴已江河。军尽惊飞镝,人能议止戈。华严诵千偈,信否伏狂魔。
白话文翻译:
难道只是为了自己而惋惜,面对时局又将如何应对?虽然只是细微的准备,却能像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军队因突如其来的箭矢而惊慌,人们却能讨论如何停止战争。诵读《华严经》中的千偈,是否真的能降伏狂妄的魔障?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涤楼,晚号戒庵居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因主持禁烟和抵抗英国侵略而闻名。他的诗歌多反映时事,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面对国家危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和对个人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林则徐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首句“岂为一身惜”表明他不仅仅关心个人得失,更关心国家的命运。接下来的“绸缪空牖户,涓滴已江河”用比喻手法,说明即使是微小的准备也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后两句“军尽惊飞镝,人能议止戈”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最后提到《华严经》,暗示通过精神力量来克服困难和挑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林则徐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通过精神力量和细致准备来应对时局的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绸缪空牖户”中的“绸缪”是什么意思? A. 细致的准备 B. 空洞的防御 C. 突然的攻击 D. 无用的努力
诗中“涓滴已江河”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华严诵千偈”中的“华严”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经典 B. 道教经典 C. 儒家经典 D. 文学作品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