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庚子岁暮杂感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5-04 10:18:27

诗句

朝汉荒台古,登临百感生。

能开三面垒,孰据万人城。

杨仆空横海,终军漫请缨。

南溟去天远,重镇要威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8:27

原文展示:

庚子岁暮杂感四首 其四 林则徐 〔清代〕

朝汉荒台古,登临百感生。 能开三面垒,孰据万人城。 杨仆空横海,终军漫请缨。 南溟去天远,重镇要威名。

白话文翻译:

早晨登上古老的荒台,面对汉朝的遗迹,心中涌起无数感慨。 谁能打开三面的堡垒,谁又能占据拥有万人的城市。 杨仆空有横渡大海的志向,终军却只是随意请缨。 南方的海洋离天边如此遥远,重要的城镇需要威名来守护。

注释:

  • 朝汉荒台古:指早晨登上古老的荒废台地,这里可能指汉代的遗迹。
  • 登临百感生:登上高处,心中产生许多感慨。
  • 能开三面垒:比喻有能力打开或突破多重障碍。
  • 孰据万人城:谁能占据拥有众多人口的城市。
  • 杨仆空横海:杨仆,指杨仆空有横渡大海的志向,但未能实现。
  • 终军漫请缨:终军,指终军随意请缨,即轻率地请战。
  • 南溟去天远:南方的海洋离天边很远,形容距离遥远。
  • 重镇要威名:重要的城镇需要威名来守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涤生,晚号戒庵居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他以禁烟和抵抗英国侵略而闻名,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首诗创作于庚子年(1840年),当时林则徐因鸦片战争被贬至新疆,诗中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忠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庚子岁暮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当时正值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因主张禁烟和抵抗英国侵略而被贬至新疆,诗中流露出他的无奈和对国家的忠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登临古迹、感慨时局、抒发志向等手法,表达了林则徐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朝汉荒台古,登临百感生”一句,既描绘了古迹的荒凉,又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能开三面垒,孰据万人城”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杨仆空横海,终军漫请缨”一句,通过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志士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最后两句“南溟去天远,重镇要威名”则强调了国家的重要城镇需要威名来守护,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汉荒台古,登临百感生”:诗人早晨登上古老的荒台,面对汉朝的遗迹,心中涌起无数感慨。
  2. “能开三面垒,孰据万人城”:诗人思考谁能打开三面的堡垒,谁又能占据拥有万人的城市,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3. “杨仆空横海,终军漫请缨”:通过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志士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
  4. “南溟去天远,重镇要威名”:强调了国家的重要城镇需要威名来守护,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能开三面垒”比喻有能力打开或突破多重障碍。
  • 典故:“杨仆空横海,终军漫请缨”运用了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意。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朝汉荒台古,登临百感生”中的“朝汉”与“登临”,“荒台古”与“百感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志士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和对国家重要城镇需要威名来守护的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台:古老的荒废台地,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衰落。
  • 三面垒:比喻多重障碍,象征着国家的困境。
  • 万人城:拥有众多人口的城市,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全。
  • 南溟:南方的海洋,象征着遥远和未知。
  • 重镇:重要的城镇,象征着国家的核心和安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朝汉荒台古”中的“荒台”指的是什么? A. 荒废的台地 B. 新建的台地 C. 繁华的台地 D. 古老的台地

  2. 诗中“能开三面垒”中的“三面垒”比喻什么? A. 多重障碍 B. 三面城墙 C. 三面山峰 D. 三面河流

  3. 诗中“杨仆空横海”中的“杨仆”指的是谁? A. 杨仆是一个历史人物,空有横渡大海的志向,但未能实现。 B. 杨仆是诗人的朋友。 C. 杨仆是诗人的敌人。 D. 杨仆是诗人的亲戚。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林则徐的其他作品,如《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 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思想。

诗词对比:

  • 林则徐的《庚子岁暮杂感四首》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对比,可以发现两位诗人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和用词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林则徐全集》:收录了林则徐的全部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他的诗歌和思想。
  • 《清代诗歌选》:收录了清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思想。
  • 《鸦片战争史》:详细介绍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林则徐的诗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鹭洲 游潜峰 昭州感梅公挚邹道乡遗迹 陪李泰发登洪川南楼 戊午山间对雪 庭中梅花正开用旧韵贻端伯 同曾户部吴县尉张秀才北山僧房寻梅令客对棋 渡彭蠡湖 春日登眺游宝胜诸寺且观名画 次韵可师题于逢辰画山水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麻字旁的字 不测之渊 先字旁的字 改容易貌 金铺屈曲 豕字旁的字 番窠倒臼 趁心像意 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鬲字旁的字 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以古喻今 拽象拖犀 事序 物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