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3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31:03
太皇谢太后挽章
汪元量 〔宋代〕
大汉阴风起,羁孤血泪县。
忽闻天下母,已赴月中仙。
哀乐浮云外,荣枯逝水前。
遗书乞骸骨,归葬越山边。
大汉王朝阴霾四起,我在孤独中泪流满面。
忽然听闻天下的母亲,已经升天成为月中仙女。
悲哀与快乐都在浮云之外,荣华与枯萎如逝水般流逝。
我写下遗书请求她的遗骸,归葬于越山的边缘。
“天下母”是对太皇太后的尊称,强调其在国家和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赴月中仙”则是对死后归天的美好期许,常用于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祝福。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在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此诗是汪元量为太皇太后所作的挽歌,表达对她的哀悼与怀念。太皇太后是汉代的重要人物,其去世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悲痛,诗中折射出作者对逝者的深切情感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太皇谢太后挽章》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挽诗,诗人通过对太皇太后去世的哀悼,反映出个人与国家、历史之间的深刻关系。诗的开头以“大汉阴风起”揭示了政治动荡与社会动荡的背景,接着用“羁孤血泪县”传达了孤独与悲伤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忽闻天下母,已赴月中仙”,这里的“天下母”代表了太皇太后,她的离世意味着失去一位重要的支柱,诗人用“赴月中仙”来美化她的离去,表现出对她的尊重和怀念。
接下来的“哀乐浮云外,荣枯逝水前”,则通过对比表现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流露出诗人对荣华与衰败的深刻思考,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最后的“遗书乞骸骨,归葬越山边”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太皇太后遗体的渴望,希望她能回归故土,安息在熟悉的地方。这种情感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故土的眷恋与归属感的体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痛与对历史的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太皇太后的追思,表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传达了人们在面对生死时的无奈与珍惜。
“天下母”指的是谁?
“荣枯逝水前”中的“荣”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越山边”是指哪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