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犀》

时间: 2025-05-07 07:08:40

诗句

一段长长寂寞秋,著鞭芙菊尚包羞。

搀先饱绽黄金粟,不落西风第二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8:40

原文展示:

《木犀》
作者:史弥宁 〔宋代〕

一段长长寂寞秋,
著鞭芙菊尚包羞。
搀先饱绽黄金粟,
不落西风第二筹。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段漫长而孤寂的秋天,
我挥鞭赶走了芙蓉和菊花,它们还羞怯地藏着。
但早熟的黄金稻谷已经丰盈绽放,
在西风中,它们并不甘愿屈居第二。

注释:

  • 著鞭:挥鞭,指驱赶的动作。
  • 芙菊:指芙蓉花和菊花,象征着秋天的花卉。
  • 黄金粟:指稻谷,形容其色泽金黄。
  • 第二筹:指不甘落后,不屈从于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生卒年不详),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农作物丰收的时节,诗人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感慨和对丰收的期待。

诗歌鉴赏:

《木犀》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与清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以“长长寂寞秋”引入,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氛围,给人以秋天的萧瑟之感。紧接着提到芙蓉和菊花,这两种花在秋季常见,却因“尚包羞”而显得羞涩,似乎在暗示诗人在面对孤独时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而后,诗人转而描绘“黄金粟”的丰盈,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稻谷的成熟象征着丰收与希望,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使得全诗的情感愈加丰富。最后一句“不落西风第二筹”则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强调了丰收成果的自信与骄傲。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匠心,诗人通过花与谷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孤独的感慨,也有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段长长寂寞秋:描绘了秋天的漫长与孤寂,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感受。
  • 著鞭芙菊尚包羞:挥鞭驱赶芙蓉与菊花,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羞涩。
  • 搀先饱绽黄金粟:稻谷的丰盈早熟,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不落西风第二筹:强调了自信与骄傲,表现出对丰收成果的珍视与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稻谷比作黄金,突显其价值与美丽。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芙蓉和菊花“包羞”,赋予植物以人性化的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与对丰收的自豪,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好与柔弱,代表着秋天的静谧与内心的孤独。
  • 菊花:传统中象征高洁与坚韧,体现出对生命的坚毅态度。
  • 黄金粟:象征丰收与希望,代表着生活的富足与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金粟”指的是什么?

    • A. 菊花
    • B. 稻谷
    • C. 芙蓉
    • D. 其他
  2. 诗人通过“著鞭”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平静
  3. “不落西风第二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绝望
    • B. 自信
    • C. 羞愧
    • D. 恐惧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与史弥宁的《木犀》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而史弥宁的《木犀》则是在孤独中寻求丰收与希望,情感更为积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卿云歌 曳杖歌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燕歌行 游子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怀黄握白 箸长碗短 养病院 席履丰厚 包含愤的成语 恩威并用 波罗奢花 握粟出卜 瓦罐不离井口破 龠字旁的字 府帅 鹵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东文 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