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2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24:31
我不能如叔子登岘首,名配此山垂不朽。
又不能如少陵登吹台,酒酣怀古胸崔嵬。
但见穹崖翠阜清绝处,爱此出奇不尽之诗材。
邵阳城中景何好,峻屏四面森围绕。
西南诸峰尤蔚然,地接衡庐青未了。
天将图画开湘堧,云木罗立呈鲜妍。
上有蝉聊百雉堞,下有鳞差之晴烟。
人指山形似龙跃,绣谷峥嵘露头角。
遐观捧出颔底珠,背负凌虚势腾踔。
一爪突起扶杏冈,一爪盘踞苍雪傍。
翘尾蜿蜒卷寒碧,便拟为霖苏八荒。
老我跻攀兴不浅,醉吟拍拍诗瓢满。
祗言此乐与人同,谁子看山能具眼。
我不能像叔子那样登上岘山的顶端,声名与这座山同样不朽;
也不能像少陵诗人登上吹台,醉酒吟咏怀古情怀。
但我看到高耸的山崖和清丽的峰峦,爱这无尽的诗意素材。
邵阳城中的景色多么美好,四面高峻的山峦环绕。
西南的群峰尤其壮丽,土地与衡山和庐山相连,青色未曾消散。
天将图画展现湘堧,云木交错呈现鲜艳的色彩。
上面有蝉鸣和百余的城垛,下面有如鳞般的晴烟。
人们指着山形像龙在跃动,绣谷的高峰显露出它的锋芒。
远观那高峰仿佛捧出珠宝,背负着凌虚的气势腾空而起。
一爪突起如扶助杏花岗,一爪则蜷缩在苍雪旁边。
翘尾蜿蜒如同卷起的寒碧,似乎想为八方带来甘霖。
我年老却兴致不减,醉吟拍拍满载的诗酒瓢。
唯愿此乐与人分享,谁能用敏锐的眼光欣赏这山景?
史弥宁,字子文,号水云,宋代著名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六亭》写于史弥宁游览邵阳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前人诗人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诗人情怀与对人生的感悟。
《六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邵阳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与热爱。在诗中,史弥宁表达了自己对前人如王勃、王维的敬重,同时也流露出自我的反思与感慨。他以自然景观引发的诗歌灵感,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诗中的“翠阜”、“苍雪”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画面,令读者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诗意的交融。
诗中“人指山形似龙跃”的描绘,将自然与人文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结尾部分“祗言此乐与人同,谁子看山能具眼”,更是强调了诗人对美的共享与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他开放的心态与对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渴望。整首诗氛围轻松而愉悦,既有对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邵阳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前人诗人的敬仰与自我感慨,强调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存,享受生活的美好。
诗中提到的“叔子”指的是哪位诗人?
诗中提到的“邵阳城”位于哪个方向的山脉周围?
“人指山形似龙跃”中的“龙”意象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