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5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51:31
欧阳太师挽词三首
作者:苏辙
雄文元命世,直气早成风。
受任衰迟后,安邦反侧中。
回天深有力,扈圣耻言功。
事已身随去,惊嗟柱石空。
唐弊文初丧,书成法至今。
雍容趋圣处,深切可人心。
气力知难继,风流喜不淫。
悬知公欲谢,异说勇交侵。
推毂诚多士,登龙盛一时。
西门行有恸,东阁见无期。
念昔先君子,尝蒙国士知。
旧恩终未报,感叹不胜悲。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欧阳修的深切怀念和感慨。开头提到他才华出众,早已名震天下。即使在经历了衰老和权力的变迁后,他仍能在国家危难时刻展现出非凡的能力。诗中提到他对国家的贡献和所遭受的耻辱,以及他离世后留下的空虚感。回忆往昔,唐朝的衰败使得文人逐渐失去光彩,而他在朝廷中的风范和气度令人怀念。尽管他知道时代变迁,才华难以继承,但他依然对欧阳修的旧恩感到惋惜,表达了对未能报恩的悲痛。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并称“二苏”。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回忆欧阳修之际,反映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及对老朋友的追忆,旨在悼念其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贡献,表现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现实的失望。
苏辙的此首挽词具有深刻的情感和严肃的主题,诗中通过对欧阳修的追忆,表达了对士人理想的向往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的开头明确提出欧阳修的才华与他对国家的贡献,随后通过对他晚年境遇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时事的深刻思考与对优秀人才的珍视。全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惋惜,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语言更加优美,情感更加真挚。例如“西门行有恸,东阁见无期”表明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无望。整首诗在形式上整齐划一,内容上情感丰富,充分展现了苏辙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感情表达更为丰富和深刻。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欧阳修的追忆,表达了对优秀人才的敬仰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测试:
欧阳修被称为“柱石”是为了象征什么?
A. 他的文采
B. 他的贡献
C. 他的身世
诗中提到的“唐弊文初丧”指的是什么?
A. 唐朝的文人
B. 唐朝的衰落
C. 唐朝的文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