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友人》

时间: 2025-05-04 03:21:54

诗句

同人半年别,一别寂来音。

赖有别时文,相思时一吟。

我常倦投迹,君亦知此衿。

笔砚且勿弃,苏张曾陆沉。

但存舌在口,当冀身遂心。

君看明月夜,松桂寒森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1:54

原文展示:

寄友人
同人半年别,一别寂来音。
赖有别时文,相思时一吟。
我常倦投迹,君亦知此衿。
笔砚且勿弃,苏张曾陆沉。
但存舌在口,当冀身遂心。
君看明月夜,松桂寒森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半年的思念之情。虽然彼此分开,音信稀少,但常常通过书信来互相寄托思念。诗人常在外漂泊,友人也知道他此时的心情。希望友人不要丢弃笔砚,因为即使苏轼和张旭也曾遭遇过沉浮。只要言语尚在,便希望身体能够顺遂,心愿得以实现。最后,诗人告诉友人,在明亮的月夜里,松树和桂花显得寒冷而清幽。

注释:

  • 同人:同伴、朋友。
  • 寂来音:音信稀少,孤独寂寞的消息。
  • 赖有别时文:依靠分别时的书信。
  • 相思时一吟:在思念时吟唱诗句。
  • 倦投迹:厌倦漂泊,流落他乡。
  • 君亦知此衿:你也知道我的心情。
  • 笔砚且勿弃:希望保留书写的工具,不要丢弃。
  • 苏张:指苏轼和张旭,二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 陆沉:沉浮于世,经历无常。
  • 舌在口:言语尚存。
  • 身遂心:身体能够顺遂,心愿得以实现。
  • 明月夜:明亮的夜晚,象征思念与宁静。
  • 松桂寒森森:冷清的松树和桂花,象征孤独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孤雁,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风格独特、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贾岛与友人分别半年之后,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唐代是一个文人交往频繁的时代,书信往来是维持友谊的重要方式。

诗歌鉴赏:

《寄友人》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诗人在寥寥几句中,展现出深厚的友谊与孤独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便以“同人半年别”引入,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友人的思念。接着,诗人提到依靠书信来传递情感,展现了知识分子之间的情谊与沟通方式。

“我常倦投迹,君亦知此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同时暗示友人对他心境的理解,友谊的深厚在此处得到了体现。接下来的“笔砚且勿弃”则显示了诗人对文人身份的自豪,以及对未来继续创作的期望。这里提到的苏轼、张旭也是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涵。

最后两句“君看明月夜,松桂寒森森”则以自然景象结尾,明月与寒松桂象征着孤独与思念,也引发读者对于友谊的深思。这首诗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友情、孤独及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同人半年别,一别寂来音:表达与朋友分开的时间和因距离而来的孤寂。
  2. 赖有别时文,相思时一吟:通过书信传达思念之情。
  3. 我常倦投迹,君亦知此衿:表达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友人也理解自己的心情。
  4. 笔砚且勿弃,苏张曾陆沉:希望友人保留书写工具,提及历史人物以表明文人之间的共鸣。
  5. 但存舌在口,当冀身遂心:只要言语能继续,希望身体和心愿能够实现。
  6. 君看明月夜,松桂寒森森:以自然景象寄托思念,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同人半年别,一别寂来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月亮、松树、桂花等意象,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 比喻:将孤独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文学的追求。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生动地表达出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月:象征思念与宁静,代表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2. :象征坚韧、孤独,表现出漂泊生活的冷清。
  3. :象征高洁与美好,寄托对友人品质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贾岛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苏张”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苏轼和张旭
    • B. 苏武和张骞
    • C. 苏轼和张扬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 A. 爱情
    • B. 友情与思念
    •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则表达了对兄弟的关心,情感更加细腻。

这两首诗与《寄友人》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但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六丑 一月十六夜病作 六丑 六丑 三过神武门忆荷花有作 六丑 向岛观樱 六丑 将去秣陵留别声越 六丑 前题 橐驼 六丑 题万松居士赠待渡图 六丑·落花 春晴 春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笔圣 拔萃出类 绞丝旁的字 坐山雕 玉字旁的字 田开头的成语 采擢荐进 足字旁的字 急人之难 青镜 疾走先得 人字头的字 黄锺毁弃 痊瘳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三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