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琛卿论诗用前韵示之》

时间: 2025-07-28 09:19:55

诗句

活法端知自结融,可须琢刻见玲珑。

涪翁不作东莱死,安得斯文日再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19:55

原文展示:

琛卿论诗用前韵示之 赵蕃 〔宋代〕 活法端知自结融,可须琢刻见玲珑。 涪翁不作东莱死,安得斯文日再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态度。他认为诗歌的创作应该自然流畅,不需要过多的人工雕琢,就能达到玲珑剔透的效果。诗人感慨涪翁(黄庭坚)和东莱(吕本中)的逝世,使得这样的文学光辉不再重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活法:指诗歌创作的自然流畅之法。
  • 端知:确实知道。
  • 结融:结合融洽,指诗歌的自然流畅。
  • 琢刻:雕琢刻画,指人工修饰。
  • 玲珑:形容诗文精巧透彻。
  • 涪翁:指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
  • 东莱:指吕本中,字居仁,号东莱。
  • 斯文:指文学作品。
  • 日再中:比喻文学的辉煌时刻再次出现。

典故解析:

  • 涪翁不作东莱死:指黄庭坚和吕本中的逝世,两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诗歌的内在韵律和意境。这首诗反映了赵蕃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强调自然流畅而非人工雕琢。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讨论诗歌创作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流畅诗风的推崇,以及对前辈诗人逝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活法”和“琢刻”的对比,强调了诗歌创作应该追求自然流畅而非过度雕琢。赵蕃认为,真正的诗歌之美在于其内在的和谐与流畅,而非外在的修饰。诗中对涪翁和东莱的提及,不仅表达了对前辈诗人的敬仰,也流露出对文学辉煌不再的哀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诗歌本质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活法端知自结融:诗人认为诗歌创作应该遵循自然流畅的原则,这样的作品才能自然融洽。
  2. 可须琢刻见玲珑:诗人质疑是否需要过多的人工雕琢,真正的诗歌应该是玲珑剔透的。
  3. 涪翁不作东莱死:提及黄庭坚和吕本中的逝世,表达了对前辈诗人的怀念。
  4. 安得斯文日再中:诗人感慨文学的辉煌时刻不再,希望这样的光辉能够再次出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活法”与“琢刻”的对比,强调自然流畅的重要性。
  • 比喻:用“玲珑”比喻诗歌的精巧透彻。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诗歌创作的自然流畅与人工雕琢的对比,强调诗歌应该追求内在的和谐与流畅,而非外在的修饰。同时,诗人通过对前辈诗人的怀念,表达了对文学辉煌时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活法:象征自然流畅的诗歌创作方法。
  • 玲珑:象征诗歌的精巧透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赵蕃在这首诗中强调了诗歌创作的哪种方法? A. 人工雕琢 B. 自然流畅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涪翁”和“东莱”分别指谁? A. 黄庭坚和吕本中 B. 苏轼和欧阳修 答案:A

  3. “安得斯文日再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希望文学辉煌时刻再次出现 B. 希望自己成为伟大的诗人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 吕本中的《东莱诗集》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诗作强调个性和创新,而赵蕃在这首诗中强调自然流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黄庭坚诗集》
  • 《吕本中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江仙 临江仙·和江南雨十二花仙词 正月梅花 临江仙 其二 登西山望滇池 临江仙·戏咏佳人啖冰烛,同瓶丈作 临江仙 次和尹默韵 临江仙十二首 其七 临江仙 临江仙 其三 一亭 临江仙 元韵答秋风见怀 临江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令颜 毫末之差 倡而不和 闭门不纳 珠沉玉没 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历朝圣训 狐死首丘 丶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山穷水绝 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饧的词语有哪些 得意门生 庚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