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34
年来试凋邑,如僧住破庵。
颇识众因果,宁忍事嗔贪。
晨飧虽不饱,夜梦却自安。
缅怀百里内,何异一室间。
痛癢举切身,恻怛失欢颜。
曾徵三异政,勿见两暑寒。
皇帝念闽壤,择帅田从班。
红旗已开阃,紫气且度关。
负弩拟郊迎,襥被出市阛。
瞻彼草木荣,觉此天地宽。
禾实吐离离,泉泻鸣潺潺。
一稔已可期,百忧顿能删。
群来乡士秀,共诉里胥奸。
飞走宁有据,乞取苦无端。
伤尔心肉剜,令我眉峰攒。
刑非所乐用,欲已良亦难。
五百决臀杖,雄卒捏手环。
于以宽民力,于以警吏顽。
亭午发丹阳,薄暮抵精蓝。
瓣香谒独觉,且过借一箪。
临风饱清供,穿云漫怀惭。
候骑未来报,主僧且盘桓。
桑下无三宿,挑包过别山。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34
《宝林寺二首》
宋日隆
年来试凋邑,如僧住破庵。
颇识众因果,宁忍事嗔贪。
晨飧虽不饱,夜梦却自安。
缅怀百里内,何异一室间。
痛癢举切身,恻怛失欢颜。
曾徵三异政,勿见两暑寒。
皇帝念闽壤,择帅田从班。
红旗已开阃,紫气且度关。
负弩拟郊迎,襥被出市阛。
瞻彼草木荣,觉此天地宽。
禾实吐离离,泉泻鸣潺潺。
一稔已可期,百忧顿能删。
群来乡士秀,共诉里胥奸。
飞走宁有据,乞取苦无端。
伤尔心肉剜,令我眉峰攒。
刑非所乐用,欲已良亦难。
五百决臀杖,雄卒捏手环。
于以宽民力,于以警吏顽。
亭午发丹阳,薄暮抵精蓝。
瓣香谒独觉,且过借一箪。
临风饱清供,穿云漫怀惭。
候骑未来报,主僧且盘桓。
桑下无三宿,挑包过别山。
近来我在这里试着生活,就像僧人住在破庵一样。
我对因果法则颇有了解,宁愿忍耐内心的嗔恨与贪欲。
早晨的粥虽然不饱,夜晚的梦却让我感到安宁。
缅怀在百里之外的故乡,和在一室之内又有什么不同呢?
身体的痛痒与切身的体验,让我失去了欢颜。
曾经追求三种不同的政治政策,愿不要经历两个极端的天气。
皇帝思念福建的土地,选择贤良的官员来治理。
红旗已经打开关口,紫气也渐渐涌入。
准备好弓箭迎接宾客,带着包袱走进市集。
我瞻望那草木繁盛,觉得天地间变得宽广。
稻禾成熟,泉水潺潺流淌。
一年已经可以期待,百忧也能一扫而光。
乡里优秀的人们齐聚,一起诉说地方官的奸诈。
飞鸟走远,难以寻找依据,乞求的苦楚无端。
只伤害了你的心,令我眉头紧锁。
刑罚不是乐意施用的,想要停止也实属困难。
五百的杖责,雄健的士卒环伺。
为的是宽恕百姓的负担,为了警惕官吏的顽固。
正午的阳光照耀,黄昏的天空呈现出蓝色。
用香瓣祭祀独觉,借一竹箪过来。
在风中享用清供,穿云而过感到惭愧。
等待骑士来报信,主僧在此稍作停留。
桑树下没有三宿之处,挑着包袱经过别的山。
宋日隆,生活在宋代,诗人以其精炼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宝林寺二首》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因果法则的感悟,同时寄托了对故乡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宝林寺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社会以及自身处境的深刻理解。诗中开篇便以“年来试凋邑,如僧住破庵”引入,表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对因果法则的认识,强调了忍耐与内心平和的重要性,显示了他超然物外的思考境界。
在描写生活琐事时,诗人用“晨飧虽不饱,夜梦却自安”来对比日常生活的贫乏与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他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刻理解。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社会现实,透过对政治局势的观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与官僚腐败的失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结合在一起,既有对自然的感怀,也有对社会的批判,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层次与深邃的思想境界。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人通过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状况的观察,展现了一种清醒的自我认知。
诗人通过什么比喻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
诗中“晨飧虽不饱,夜梦却自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