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1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11:40
别费检正二首
作者: 李流谦
香案前头自乞归,
归心选逐雁西飞。
岂关松菊吾身重,
偶托莼鲈此意微。
行乐不妨千骑拥,
照人何必万钉围。
儿曹怅惜先生笑,
付与醇醪定是非。
在香案前我独自请求归去,
归心追逐着西飞的雁。
松和菊与我何干,
偶然托付莼和鲈鱼表达我的微薄情意。
享乐不妨让千骑围绕,
照耀人心何必用万钉来围住。
孩子们怅然地惋惜老师的笑,
将那醇厚美酒交给他们定是非。
作者介绍:李流谦(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采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时,表达了他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然与简单生活的渴望。诗中流露出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别费检正二首》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杂的抗拒。首联“香案前头自乞归”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归家的渴望,随后的“归心选逐雁西飞”则以意象丰富了这一情感,西飞的雁象征着自由和归属。与世俗的松菊相比,诗人更愿意以莼鲈为寄托,这不仅体现了对清淡生活的偏爱,也隐含了对人际关系的淡泊。
在行乐与周围的千骑拥护之间,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享乐的追求,但又不愿意被繁杂的世俗所束缚。“照人何必万钉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强调内心的光明与洒脱。结尾的“儿曹怅惜先生笑”则是对自己身后曾经的同侪们的怀念,似乎在感慨世事无常,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既有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又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归心选逐雁”)、对仗(“行乐不妨千骑拥,照人何必万钉围”)等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世俗繁杂的厌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测试:
李流谦是哪一代的诗人?
“香案前头自乞归”中“乞归”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莼鲈”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