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2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26:54
十月二十五日失舟
船头饱饭看扬舲,
忽作翻浆不反瓶。
万死一生真是幸,
九江三峡未尝经。
尚收弃物乾坤大,
薄恃阴功祖考灵。
忧患偶来须理遣,
可能为汝更星星。
在十月二十五日失去舟船,我在船头吃饱饭,悠闲地看着扬帆的船,
忽然之间,船只翻覆,难以自救。
能在万死一生中幸存,真是幸运,
我从未经历过九江三峡的艰险。
尚且收拾那些被丢弃的东西,天地间如此辽阔,
微薄地依靠祖先的灵力。
忧虑和困境偶尔降临,必须妥善处理,
或许这就是你我之间的星星之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流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失舟之后,反映诗人对生死的思考与对命运的感慨,表现了经历磨难后获得的生存智慧。
《十月二十五日失舟》是一首充满生死思考的诗作,作者通过失舟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诗句中,船头饱饭的悠闲与翻浆的突如其来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生活的脆弱与不可预测。诗人在面对生死关头时,感受到万死一生的幸运,显示出对生命的珍惜。作者提及“九江三峡未尝经”,暗指自己虽未经历过更大的艰难险阻,却依然感慨生命的险恶。
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了一种哲学思考:生活中尚需收拾那些被丢弃的物品,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的处理态度。最后,面对忧患,诗人强调了合理应对的重要性,似乎在传达一种乐观的生存态度。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生死的瞬息万变,也反映出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反思,展现了李流谦独特的诗人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失舟的经历,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生命的珍惜,体现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与哲学的理解,传达出一种乐观应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船头饱饭看扬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虑 B. 悠闲 C. 绝望 D. 恐惧
“九江三峡未尝经”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对艰险的向往 B. 对生死的思考 C. 对传统的尊敬 D. 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阴功”指的是: A. 祖先的庇护 B. 自身的努力 C. 自然的力量 D. 社会的支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流谦的作品相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情感,但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怀念和对命运的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刻的生命意识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