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31:50
阿侬家住第三桥,白粉墙低翠竹高。春光一日老一日,怕见花间飞伯劳。
阿侬的家住在第三座桥旁,白色的粉墙低矮,翠绿的竹子高高耸立。春天的光辉一天比一天衰老,我害怕在花丛中看到那只飞翔的伯劳鸟。
诗中涉及的典故主要是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伯劳鸟在古代诗歌中常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但在此处却带有一丝忧伤的意味。
作者介绍:朱同,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社会背景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竹枝词十八首 其十六》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感与细腻的情感。诗中以阿侬为中心,描绘了她家周围的环境,白粉墙和翠竹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宁静的氛围。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春光一日老一日"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令人在感受到春日暖阳的同时,也感到时光的无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怕见花间飞伯劳",更是带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似乎在说着,尽管春天多么美好,生命的流逝却是不可避免的。整首诗在清丽的表象下,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平淡之美的珍视。
诗词测试:
阿侬家住在哪里?
诗中提到的春光是如何变化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朱同的《竹枝词》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杜甫更注重对国家的忧虑,而朱同则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