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

时间: 2025-05-05 13:17:40

诗句

緌公昔年住宝坊,龙象蹴踏腾毫芒。

袈裟曾侍玉座旁,万众闤听讲仁王。

弟子如云来四方,朝钟暮鼓鸣高堂。

西归葱岭今几霜,钵传昙师道弥昌。

丛林主教遇圣皇,紫衣朝阙随班行。

上人继吐三叶芳,衲中长系摩尼苍。

人间万念俱已忘,独好游戏谈文章。

我来京师寄禅房,每邀看月开修廊。

手横蝇拂坐绳床,竹间风吹煮茗香。

侍僮触屏睡欲僵,高殿宿鸟惊琅珰。

诗成金磬韵尚扬,清才未必惭支汤。

有时夜剪园韭尝,灯悬西斋雨浪浪。

人生聚散不可常,翩然东游主道场。

道场乃在云水乡,碧澜堂前去路长。

江湖寒缩蛟蜃藏,枫桕正赤橙柑黄。

烟销日出闻渔榔,洲渚宛转山低昂。

萧然瓶锡随经囊,留宿肯恋林中桑。

兵余莫嗟梵宇荒,胜景未逐楼台亡。

寺门无人闭夕阳,芋栗收作山中粮。

好说千偈恢禅纲,麾斥佛祖谁敢当。

我方无用糜太仓,叨逐剑佩趋明光。

醉歌欲觅玄真狂,怀恩未得寻归航。

明朝举首空相望,云飞笠泽天茫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7:40

原文展示: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
作者: 高启 〔明代〕

緌公昔年住宝坊,龙象蹴踏腾毫芒。
袈裟曾侍玉座旁,万众闤听讲仁王。
弟子如云来四方,朝钟暮鼓鸣高堂。
西归葱岭今几霜,钵传昙师道弥昌。
丛林主教遇圣皇,紫衣朝阙随班行。
上人继吐三叶芳,衲中长系摩尼苍。
人间万念俱已忘,独好游戏谈文章。
我来京师寄禅房,每邀看月开修廊。
手横蝇拂坐绳床,竹间风吹煮茗香。
侍僮触屏睡欲僵,高殿宿鸟惊琅珰。
诗成金磬韵尚扬,清才未必惭支汤。
有时夜剪园韭尝,灯悬西斋雨浪浪。
人生聚散不可常,翩然东游主道场。
道场乃在云水乡,碧澜堂前去路长。
江湖寒缩蛟蜃藏,枫桕正赤橙柑黄。
烟销日出闻渔榔,洲渚宛转山低昂。
萧然瓶锡随经囊,留宿肯恋林中桑。
兵余莫嗟梵宇荒,胜景未逐楼台亡。
寺门无人闭夕阳,芋栗收作山中粮。
好说千偈恢禅纲,麾斥佛祖谁敢当。
我方无用糜太仓,叨逐剑佩趋明光。
醉歌欲觅玄真狂,怀恩未得寻归航。
明朝举首空相望,云飞笠泽天茫茫。

白话文翻译:

高僧证上人曾在宝坊修行,宛如龙象在空中奔腾。
他曾在玉座旁侍奉,讲解仁王经吸引了万众。
弟子如云从四面八方而来,晨钟暮鼓在高堂上响起。
如今秋霜几度,西归葱岭的路上已是几多寒意,
他的钵盂传承了昙师的教义,日渐昌盛。
丛林里的教主得以遇见圣皇,紫衣的僧侣在朝廷中随班而行。
上人继承了三叶的芬芳,僧衣长系摩尼宝珠。
世间万念已忘,惟独热爱谈论文章。
我来到京城寄宿禅房,每逢月明之夜邀请朋友共赏。
手中随意拂动,坐在绳床上,竹间的微风送来煮茶的香气。
侍者在屏风前打盹,惊醒了高殿上栖息的鸟儿。
诗成之后,金磬的韵律依然传扬,
才华横溢的我并不以支汤为惭愧。
有时夜晚剪园中的韭菜,灯下西斋雨声潺潺。
人生的聚散不常,轻轻西游至主道场。
道场在云水之乡,碧澜堂前的路途漫长。
江湖寒意逼近,蛟蜃深藏,枫树的颜色正红橙相间。
烟雾散尽,日出时闻到渔家榔头声,
洲渚宛如蜿蜒的山峰低矮。
萧然的瓶锡随经文而行,留宿不愿恋恋不舍于林中桑树。
在兵戈余音中,莫要叹息梵宇荒凉,
胜景未必会因楼台的消失而消逝。
寺门无人,夕阳下已关上,山中收获的芋栗成了粮食。
好说千偈恢复禅宗的纲领,
谁敢挑战佛祖的威严。
我无所作为,浪费了太仓的粮食,
只因追逐剑佩走向明亮的光芒。
醉歌欲寻玄真之道,
怀恩未得,难以归航。
明朝举头空相望,云飞笠泽,天边茫茫。

注释:

  • 緌公: 高僧证上人的尊称。
  • 袈裟: 僧侣穿的法衣。
  • 仁王: 指《仁王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
  • 昙师: 昙无竭,佛教高僧,传承的代表。
  • 道场: 修行场所。
  • 摩尼: 佛教中的神秘宝物。
  • 千偈: 指佛教的偈语,具有教义和智慧的言辞。
  • 梵宇: 佛教寺庙。
  • 云水乡: 指宁静的修行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著名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对禅宗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

本诗是在高启送别一位高僧时所作,表达了对佛教的尊重与对道场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证上人住持道场》是高启对一位高僧的深情送别之作,诗中不仅展现了高僧的德行和教义传承,更渗透着高启对人生、修行的思考。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

开篇提到的“龙象蹴踏腾毫芒”,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高僧的威仪与气度,紧接着以“万众闤听讲仁王”表现出他受人尊敬的地位和影响力。诗中常用自然景色与佛教意象结合,彰显出一种和谐的宗教氛围。例如“竹间风吹煮茗香”,既描绘了禅房的宁静,也暗示了修行的简单与真实。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慨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道场的向往与对归宿的追寻。“人生聚散不可常,翩然东游主道场”,这一句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理想境界的渴望。整首诗在对人生的无常感叹中,传达出一种哲理与智慧,表现了高启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緌公昔年住宝坊: 说明高僧曾在宝坊修行,强调其修行生涯的辉煌。
  • 龙象蹴踏腾毫芒: 比喻高僧的威仪,形象生动。
  • 袈裟曾侍玉座旁: 体现高僧的尊贵与他曾经的荣耀地位。
  • 万众闤听讲仁王: 描述众人对他教义的向往与追随。

修辞手法:

  • 比喻: “龙象蹴踏”比喻高僧的非凡气度。
  • 对仗: “朝钟暮鼓”与“弟子如云”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高僧的敬仰、对道场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回归自然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间风: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晨钟暮鼓: 表达修行的规律与节奏感。
  • 云水乡: 代表理想的修行场所,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高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明代
    • C. 清代
    • D. 宋代
  2. 诗中“龙象蹴踏”是用来比喻谁的?

    • A. 诗人自己
    • B. 高僧证上人
    • C. 聖皇
    • D. 弟子
  3. 诗中提到的“道场”指的是?

    • A. 寺庙
    • B. 修行的场所
    • C. 学校
    • D. 市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 李白
  • 《夜泊牛头》 - 高适

诗词对比:

  • 《夜泊牛头》与《送证上人住持道场》同样涉及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高启则更显内敛,体现出不同的诗风。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传》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裴直讲得润州通判周仲章咸豉遗一小缾 秋日属疾 王德言自后圃来问疾且曰圃甚芜何不治因答 陆子履见过 九月二十四日大风 观书 彦国通判终州 山行冒雨至村家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七天门 答仲源太傅八日遗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死死平平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包含壬的词语有哪些 丧胆亡魂 肆言詈辱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止字旁的字 笑谑 党同伐异 麤言 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虎卧龙跳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预虑 诡言浮说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二字旁的字 包含呿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