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0:08
贺圣朝(道中闻子规)
作者:赵鼎 〔宋代〕
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无数。
更堪月下子规啼,向深山深处。
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言语。
更阑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全诗翻译:
我骑马南行,走在遥远的天涯路上,青山重重叠叠。
更何况在月光下,听到杜鹃的啼鸣,向着深山的深处。
我凄凉地推开枕头,难以寻得新的梦境,忍耐着听她的言语。
夜深人静,杜鹃的声声啼鸣,让我觉得不如返回故乡。
杜鹃啼鸣常与离别、思乡的情感相联系,在古诗中常用其声音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杜甫《月夜忆舍弟》亦有类似情感的表达。
赵鼎(1086年-1147年),字君实,号观澜,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的词人、政治家。赵鼎以词风清丽著称,作品多描写离情别绪,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本诗写于南行途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时局变迁的感慨。
《贺圣朝(道中闻子规)》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词作,赵鼎在诗中通过描绘旅途的景象,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惆怅。开头“征鞍南去天涯路”,以骑马远行的场景引入,给人以远行的感觉,紧接着“青山无数”则表现出路途的艰辛与遥远,青山的重重叠叠不仅是地理的描述,更折射出离别的心情。
在更深的层面上,子规(杜鹃)啼叫的意象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哀愁相关联,尤其是“向深山深处”,将这种悲伤的情感加深,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凄凉的形象通过“推枕”与“难寻新梦”展现,诗人在夜深人静中难以入眠,思绪万千,无法摆脱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的回忆。
最后一句“道不如归去”,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旅途的无奈,整首词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深切的思乡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事的感叹,情感真挚,抒发了游子的孤独与惆怅。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旅途孤独的感慨,体现了游子在外的无奈与对归乡的渴望,情感真挚,具有普遍性的共鸣。
“征鞍南去”的意思是:
A. 骑马北上
B. 骑马南下
C. 徒步旅行
D. 乘船出海
“子规啼”指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黄鹂
D. 鸽子
诗人“道不如归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旅途的向往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山水的赞美
D. 对未来的期待
比较赵鼎的《贺圣朝(道中闻子规)》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但赵鼎更侧重于旅途的孤独与杜甫对亲人的思念,情感各有侧重,风格各具特色。
以上内容为《贺圣朝(道中闻子规)》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及其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