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邹松滋寄苦竹泉橙麴莲子汤三首》

时间: 2025-05-03 23:34:24

诗句

新收千百秋莲菂,剥尽红衣捣玉霜。

不假参同成气味,跳珠椀里绿荷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34:24

原文展示:

新收千百秋莲菂,剥尽红衣捣玉霜。
不假参同成气味,跳珠椀里绿荷香。

白话文翻译:

新收获的秋天莲子,剥去外面的红衣,捣成了如玉的霜冻。
不必经过调和就能成就这气味,青翠的荷香在珠光闪烁的碗中飘散。

注释:

  • 莲菂:指的是莲子的果实,秋天收获的莲子。
  • 红衣:指的是莲子的外壳。
  • 玉霜:形容捣成的莲子如同玉一样细腻、洁白。
  • 参同:指调和、混合的意思。
  • 跳珠椀:形容碗中莲子汤的清澈、闪光,似珠子在跳动。
  • 绿荷香:形容莲子的香气,清新而甘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尤以行书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高远,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强调自然与心灵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晚年,与友人邹松滋的交往中,表达了他对莲子汤的赞美与喜爱,反映出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莲子汤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诗句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新收的莲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莲子剥壳后的细腻与洁白,给人以清新之感。后两句则表现出莲子汤的独特气味,指出其香气无需调和,直接而自然,突显了自然之美。整首诗用词清丽,意象鲜明,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收千百秋莲菂:强调新鲜的秋天莲子,表明时间的季节性与收获的喜悦。
  • 剥尽红衣捣玉霜:用“剥尽”与“捣”动词形象化过程,展现莲子的美丽与细腻。
  • 不假参同成气味:强调莲子汤的独特性,直白而不需调和之意。
  • 跳珠椀里绿荷香:形象生动,表现出莲子汤的清澈与香气,给人以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捣成的莲子比作“玉霜”,增加了诗的美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形象化:通过生动的描写,令读者能够感受到莲子与汤的细腻与香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莲子汤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美与生活细节的热爱,反映出诗人对友人间情谊的珍视及对生活的满足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子: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着自然的馈赠。
  • 红衣:象征外表,表明事物的表象与真实的内在的对比。
  • 玉霜:象征纯洁、细腻,传达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绿荷香:象征清新与自然的气息,传达一种宁静的生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荷花
    • B. 莲子
    • C. 红衣
    • D. 玉霜
  2. 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什么相关?

    • A. 诗人的旅行
    • B. 诗人与友人的交往
    • C. 诗人的家庭
    • D. 诗人的工作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排比
    • D. 夸张

答案:

  1. B. 莲子
  2. B. 诗人与友人的交往
  3. B.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黄庭坚的诗相似,均强调自然与心灵的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友谊与自然的赞美,但更注重人际关系的深度与个人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

相关查询

弄玉篇 登代郡城晚眺 戊寅中秋初度月下作 柳絮 过鹤汀侍读斋以董文敏画 春日遣怀 中秋旅夜 寿安寺读王北山给谏诗怆然有感因步原韵 西郭逢顾五持国 甘露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形貌昳丽 轻裘大带 径复 鹿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包含惴的词语有哪些 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殊途同归 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人德 库庾 老叔 短垣自逾 伤财劳众 才夸八斗 尸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