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皂口》

时间: 2025-05-06 23:33:45

诗句

赣石三百里,春流十八滩。

路从青壁绝,船到半江寒。

不是春光好,谁供客子看?

犹须一尊渌,并遣百忧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3:33:45

原文展示

赣石三百里,春流十八滩。
路从青壁绝,船到半江寒。
不是春光好,谁供客子看?
犹须一尊渌,并遣百忧宽。

白话文翻译

这段赣江的石头有三百里,春天的水流在十八个滩头冲刷。
路途在青色的悬崖间断,船只驶到江心时却感到一阵寒意。
如果不是春天的景色美好,谁来为旅人欣赏呢?
还是要有一杯美酒,才能缓解心中的百般忧愁。

注释

  • 赣石:指赣江中的石头。
  • 春流:春天的江水。
  • 青壁:青色的悬崖。
  • :指清澈的酒或水,通常指美酒。
  • 客子:旅人。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旅途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杨万里行旅途中,描绘了赣江的春景,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酒的向往,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过皂口》通过描写赣江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首联以“赣石三百里,春流十八滩”描绘了江水的奔流和险滩的壮丽,展现出自然的磅礴气势。接下来的“路从青壁绝,船到半江寒”则转向旅途的孤寂,暗示出在美丽的春光中,旅人却感受到一丝冷意,仿佛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不是春光好,谁供客子看?”一句,进一步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似乎在质疑即便春光再好,若无知音共赏,亦是无趣。最后一句“犹须一尊渌,并遣百忧宽”则表达了诗人对美酒的渴望,认为美酒可以缓解心中的忧愁。整首诗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有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赣石三百里:描绘了赣江的壮丽景色,给人以辽阔之感。
    • 春流十八滩:进一步强调了春水的奔涌,带有动态的美。
    • 路从青壁绝:描写旅途的艰难与险峻,青壁暗示了自然的险恶。
    • 船到半江寒:感受到船行至半江时的寒意,体现出旅途的孤独。
    • 不是春光好:表达对美好春光的反思,暗示内心的失落。
    • 谁供客子看:质疑即便美景如斯,能与之共享的又有几人?
    • 犹须一尊渌:渴望美酒的陪伴,象征着对温暖与快乐的追求。
    • 并遣百忧宽:希望美酒能消解心中的烦恼,寻求心灵的慰藉。
  •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光的美丽与旅途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情感,使得景物更具生命力。
    • 排比:在“犹须一尊渌,并遣百忧宽”中,通过排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旅途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慨,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内心情感的丰富。

意象分析

  • 赣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春流:代表着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 青壁: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自然的绝美。
  • 渌酒:象征着温暖、友谊与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赣石”的数量是: A. 一百里
    B. 三百里
    C. 四百里

  2.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缓解心中的忧愁? A. 美景
    B. 美酒
    C. 朋友

  3. 诗中“不是春光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过皂口》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旅途的心情,但杨万里更强调内心的孤独感,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前景的期待和对人生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晴落景 于北平作 咏饮马 过旧宅二首 执契静三边 还陕述怀 春日望海 秋日二首 采芙蓉 远山澄碧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吁嘻 包含毂的成语 靣字旁的字 蹇视高步 鼠结尾的成语 乱俗伤风 金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圣箁 启瞶振聋 权嬖 远愁近虑 虫字旁的字 闲情逸趣 氏字旁的字 曳练 打破常规 包含筱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