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3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38:21
作者:晁补之 〔宋代〕
娘子歌传乐府悲,当年陌上看芳菲。
曼声更缓何妨缓,莫似东风火急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歌声,传达出乐府诗的悲伤情感。回想当年在陌上看到花朵盛开的情景,歌声柔和而缓慢,何妨再缓一些呢?不要像东风那样急于归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7年-1128年),字仲明,号庐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尤其以古体诗为主。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时刻写就,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活中急促节奏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歌声,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诗中提到的“娘子歌”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伤感。诗人通过对“芳菲”的回忆,表现出对于青春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尤其是“曼声更缓何妨缓”一句,流露出一种希望慢下来的心态,渴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而最后一句“莫似东风火急归”,则是对生活急促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安宁与缓慢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急促节奏的反思,强调了生活的珍贵与缓慢生活的价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娘子”指的是哪个角色?
A. 老人
B. 年轻女子
C. 男子
D. 小孩
“芳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快乐
C. 怀念
D. 急促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A. 春天
B. 急促
C. 宁静
D. 秋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晁补之的《陌上花八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然而,晁补之更侧重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白居易则通过草原的生长与凋谢反映人生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