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风过彭浪矶》

时间: 2025-05-02 21:42:36

诗句

山束江穷方崒起,江盘山过却重回。

无风此水常呼汹,正用风狂水斗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2:36

原文展示:

大风过彭浪矶
晁补之

山束江穷方崒起,
江盘山过却重回。
无风此水常呼汹,
正用风狂水斗来。

白话文翻译:

在大风的吹袭下,山峦在江边显得愈加高耸,江水在山间蜿蜒,最终又回到原来的地方。没有风的时候,这水面常常波涛汹涌,而此刻正是风与水激烈对抗的时刻。

注释:

  • 山束:山峦相互环抱,形成束缚的形态。
  • 江穷:江水到达尽头,形容江流的终点。
  • 崒起:高耸、突起。
  • 江盘:江水弯曲蜿蜒的样子。
  • 正用:正在用,表强调正在进行的状态。
  • 斗来:斗争而来,形容风与水的对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约1050-1120),字用之,号乐天,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其作品风格多样,尤其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可能是在某次游历中经过彭浪矶,目睹大风与江水的激烈斗争而感有所悟,反映了自然的壮丽与力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气候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力量。诗的开头“山束江穷方崒起”,不仅描绘了彭浪矶的地理特征,还暗示了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接下来的“江盘山过却重回”,则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波动与曲折,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

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风与水的对抗,表达了自然界的激烈和冲突。诗中提到“无风此水常呼汹”,暗示在平静时江水的汹涌,反衬出风来时的狂暴与激烈。“正用风狂水斗来”则揭示了风与水之间的斗争,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生哲理,即在风雨交加的时刻,人们应当勇敢面对挑战,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意象生动,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人类情感的交融,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束江穷方崒起:描绘山峦的高耸和江水的走势,表现了地形的独特。
  2. 江盘山过却重回:江水蜿蜒而行,最终又回到起点,暗示循环与无尽。
  3. 无风此水常呼汹: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江水仍然波涛汹涌,暗示其内在的力量。
  4. 正用风狂水斗来:写出风与水的对抗,展现自然的激烈与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斗”来形容风与水的激烈交锋,增强了诗的动态感。
  • 对仗:如“山束江穷”和“江盘山过”,句式对称,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同时也传递出一种面对挑战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人们勇于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巍峨、坚定和不屈的精神。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象征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
  • :象征内心的情感与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 A. 下雨
    B. 大风与江水的斗争
    C. 雪花飘落

  2. “山束江穷方崒起”中,“束”字的意思是? A. 连接
    B. 包围
    C. 释放

  3.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观,展现自然的壮美。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现了高峻山水的气势与人生态度。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望岳》相比,晁补之的诗更侧重于自然的动态表现,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代悲白头翁 为丘彦良题牧谿〗和尚千雁图 忆昔二首 其一 江行杂诗九首 其五 如梦令  题画 咏史二十一首 其十一 感时述事十首 其一 江上曲(四首) 走马引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将功赎罪 莅飒 糗餈 班媛 肤如凝脂 凌寒 靣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大行大市 魚字旁的字 疏慵愚钝 大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同心一意 讥讪 包含嶙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