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1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19:34
江州
作:苏辙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在庐山中读书,身居庐山脚下的郡城。
平静的湖水浸润着山脚,云峰映照在我的小亭上。
红色的荷花纷纷欲落,白色的鸟儿偶尔飞来。
我仍然思念隐居的胜地,眼前的乱石和湍急的水流让我惊叹。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他以诗、文、词、赋等多种文学形式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辙在庐山时,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庐山的美丽景色和他在此的读书生活,使他感受到宁静、惬意,同时也引发了对世外桃源的思考。
《江州》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庐山的秀丽风光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开篇便以“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将自己与庐山的关系紧密联系,既有地理上的位置,也有精神上的寄托。诗中描绘的“平湖”、“云峰”、“红蕖”、“白鸟”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自然环境,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在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尽管乱石与湍流让人惊叹,但内心对隐居胜地的渴望却愈显深刻。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冲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辙的才情与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在庐山中读书,身处庐山脚下的郡城。诗人通过这样写法,表明他对庐山的依恋与向往。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平静的湖水包围着山脚,云峰映照在我的小亭上。这里描绘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环境,增添了诗的美感。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红色的荷花纷纷欲落,白色的鸟儿偶尔飞来。这一幕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流动,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仍然怀念隐居的美好环境,眼前的乱石和湍急的水流让我惊叹。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力量的感慨。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在繁忙的仕途与宁静的自然之间的内心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红蕖”指的是哪种植物?
A. 荷花
B. 玫瑰
C. 菊花
D. 兰花
填空题:诗人在庐山中__,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判断题:诗中“乱石惊湍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恐惧。(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庐山的壮丽风光,但更强调了个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渴望。苏辙的《江州》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哲思,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