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1:24
新桥
作者: 苏辙
六月长桥断不收,
朱栏初喜映春流。
虹腰宛转三百尺,
鲸背参差十五舟。
入市樵苏看络绎,
归家盐酪免迟留。
病夫最与民同喜,
卯酉匆匆无复忧。
在六月的长桥上,水流不断地向前冲去,朱红色的栏杆映照着春天的流水,令人欢喜。桥的弯腰部分高高低低有三百尺,像是鲸鱼的背部,参差不齐地停着十五只船。进入市集,樵夫和苏子们看着人来人往,回家的时候,带着盐和酪,免去了耽搁的麻烦。生病的人最能与百姓同乐,在卯时和酉时匆匆忙忙中不再忧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涧溪,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诗词风格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新桥》写于北宋时期,社会经历了多次变革,民生困苦,但诗中透出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的长桥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人以桥为中心,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头两句描绘了长桥的景象,水流奔腾,朱栏映春,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接下来的三句中,诗人以虹的弯曲和鲸的背部来比拟桥的形态,展现了桥的壮观与优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最后几句则转向人们的生活,樵夫的忙碌、回家的畅快,表现出一种生活的欢乐与简单的幸福。全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民生的关注,尤其是“病夫最与民同喜”的句子,展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共同面对的乐观态度,令人倍感亲切。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朱栏”指的是什么颜色的栏杆?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桥的形状?
最后两句提到的“卯酉”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辙的《新桥》与杜甫的《春望》在描绘春天的生机和民生的关切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诗中多了一份忧国忧民的沉重,苏辙则显得更为轻松和乐观。两者的表达方式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