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7:54
如梦令(春晚)
作者: 刘南翁 〔宋代〕
没计断春归路。
借问春归何处。
莺燕也含愁,
总对落花无语。
春去。春去。
门掩一庭疏雨。
春天的归途无计可断,
我问春天归往何处?
连黄莺和燕子都满含愁苦,
面对落花却无从言语。
春天已去,春天已去,
门前只剩一庭稀疏的细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南翁(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性情洒脱,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春天即将结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如梦令(春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浓厚的情感,展现出春天的离去带来的失落感。开头“没计断春归路”直接点明了词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与惆怅,而“借问春归何处”则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和追问,隐喻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接下来的“莺燕也含愁”则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春鸟以情感,传达出春天的动植物都因春去而感到忧伤,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悲凉气氛。词中“总对落花无语”则表明了花的凋零无言以对,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奈。
最后的“春去。春去。”反复吟唱,显得更加沉重,似乎在提醒着读者要珍惜眼前,而“门掩一庭疏雨”则用雨的意象,渲染了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春天的离去带走了所有的生机与活力,只留下寂静和淡淡的雨声,令人怅然若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春天的追忆与留恋,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春去春来”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没计断春归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春天
B. 无奈与惆怅
C. 喜悦
“莺燕也含愁”中的“莺燕”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凋零
诗中反复出现的“春去”有什么作用?
A. 增加节奏感
B. 强调春天的离去
C. 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