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如梦令(春晚)》

时间: 2025-04-26 06:27:54

诗句

没计断春归路。

借问春归何处。

莺燕也含愁,总对落花无语。

春去。

春去。

门掩一庭疏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7:54

原文展示:

如梦令(春晚)
作者: 刘南翁 〔宋代〕

没计断春归路。
借问春归何处。
莺燕也含愁,
总对落花无语。
春去。春去。
门掩一庭疏雨。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归途无计可断,
我问春天归往何处?
连黄莺和燕子都满含愁苦,
面对落花却无从言语。
春天已去,春天已去,
门前只剩一庭稀疏的细雨。


注释:

字词注释:

  • 没计:没有办法。
  • 断春归路:断绝春天归来的道路,形容无计可施。
  • 借问:请问。
  • 莺燕:指黄莺和燕子,常用来象征春天。
  • 含愁:心中怀有愁苦。
  • 无语:没有言语,形容失语或无话可说。
  • 疏雨:细小而稀疏的雨。

典故解析:

  • 诗中的“莺燕”常见于古典诗词中,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在这里却与“愁”相伴,反映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南翁(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性情洒脱,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春天即将结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春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浓厚的情感,展现出春天的离去带来的失落感。开头“没计断春归路”直接点明了词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无奈与惆怅,而“借问春归何处”则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和追问,隐喻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接下来的“莺燕也含愁”则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春鸟以情感,传达出春天的动植物都因春去而感到忧伤,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悲凉气氛。词中“总对落花无语”则表明了花的凋零无言以对,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奈。

最后的“春去。春去。”反复吟唱,显得更加沉重,似乎在提醒着读者要珍惜眼前,而“门掩一庭疏雨”则用雨的意象,渲染了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春天的离去带走了所有的生机与活力,只留下寂静和淡淡的雨声,令人怅然若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没计断春归路:表达对春天离去的不舍与无奈。
  2. 借问春归何处:延续了对春天的思念,试图探寻其归去的方向。
  3. 莺燕也含愁:将春天的生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4. 总对落花无语:落花的凋零象征着春天的结束,令人感到无可奈何。
  5. 春去。春去。:情感的重复,强调了春天的确切离去。
  6. 门掩一庭疏雨:以雨作结,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意境,表现情感的悲凉。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莺燕也含愁”,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春去。春去。”形成对称,增强音乐感。
  • 意象:细雨、落花,都是春天消逝的象征。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春天的追忆与留恋,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春去春来”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莺燕: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机,然而在此却是忧愁的体现。
  • 落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逝去。
  • 细雨:渲染孤寂与惆怅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没计断春归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春天
    B. 无奈与惆怅
    C. 喜悦

  2. “莺燕也含愁”中的“莺燕”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凋零

  3. 诗中反复出现的“春去”有什么作用? A. 增加节奏感
    B. 强调春天的离去
    C. 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以词牌名为题,表现对往日情景的回忆与感慨。
  • 温庭筠《更漏子》: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此诗对比:李白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刘南翁则是对春天的惋惜。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通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阮郎归 牛山远眺 热河趵突泉 拟束皙补亡诗 其三 华黍 拟束皙补亡诗 其二 白华 拟束皙补亡诗 其一 南陔 拟沈休文宿东园 拟谢叔源游西池 赋得鍊云生水得生字五言八韵 鹿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松畹 形器 冷不丁 衣锦昼行 四字头的字 面字旁的字 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文章巨公 力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闭门觅句 述附 爱国一家 望其项背 展样 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