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物体六十六首 其十五 紫藤花》

时间: 2025-04-30 00:57:43

诗句

蒙茸一架自成林,窈窕繁葩灼暮阴。

南国红蕉将比貌,西陵青柏结同心。

裁霞缀绮光相乱,蔓雨萦烟态转深。

最是缠绵长到老,羞听泽畔女贞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57:43

原文展示:

蒙茸一架自成林,
窈窕繁葩灼暮阴。
南国红蕉将比貌,
西陵青柏结同心。
裁霞缀绮光相乱,
蔓雨萦烟态转深。
最是缠绵长到老,
羞听泽畔女贞吟。


白话文翻译:

紫藤花如同茂密的森林般生长,
纤细的花朵在暮色中显得娇艳。
南方的红蕉与之相比,
西陵的青柏则与其相辅相成。
如霞彩般的花朵缠绕在一起,
细雨轻拂,烟雾氤氲,显得更为幽深。
这花最是缠绵,直至老去,
让人不忍听到泽畔女贞的吟唱。


注释:

  • 蒙茸:形容茂密,像是覆盖着的样子。
  • 窈窕:形容花朵的娇美、纤细。
  • :烧灼、闪耀,指色彩鲜艳。
  • 南国红蕉:指南方的红蕉树,常用来比喻美丽的事物。
  • 西陵青柏:青柏树,象征着坚韧、长青。
  • 裁霞缀绮:如同裁剪的霞光,装点得华丽。
  • 蔓雨萦烟:雨丝缠绕,烟雾弥漫,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长到老:形容感情的绵长与持久。
  • 羞听:不愿意去听,表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生于1516年,卒于1593年。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流畅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花草树木,常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紫藤花》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将紫藤花的美丽与坚韧传达给读者。


诗歌鉴赏:

王世贞的《紫藤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紫藤花的婀娜与美丽。全诗运用丰富的意象,通过“蒙茸一架自成林”的描写,勾勒出紫藤花的盛景,既表现了花的繁茂,也暗含了生命的力量。诗中提到的“南国红蕉”和“西陵青柏”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层次,通过对比展现出紫藤花的独特美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显得柔和而缠绵,尤其是最后一句“羞听泽畔女贞吟”,表达了对紫藤花美丽与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优雅事物的敬畏之情。作者通过对紫藤花的深情描绘,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绵延与爱情的执着,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蒙茸一架自成林:紫藤花盛开,形成了如同森林般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繁盛。
    2. 窈窕繁葩灼暮阴:花朵在傍晚的阴影中显得尤为娇美,增强了诗句的色彩感。
    3. 南国红蕉将比貌:用红蕉来作比较,突显紫藤花的独特与美丽。
    4. 西陵青柏结同心:青柏象征着坚贞的情感,与紫藤花的缠绵相得益彰。
    5. 裁霞缀绮光相乱:形容紫藤花的色彩华丽而又错综复杂,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6. 蔓雨萦烟态转深:细雨与烟雾的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氛围。
    7. 最是缠绵长到老:强调紫藤花的情感是持久而深厚的,象征着爱的长久。
    8. 羞听泽畔女贞吟:对比女贞的吟唱,表达了对紫藤花的独特情感。
  •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比如“裁霞缀绮”运用比喻将花与霞光相提并论,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紫藤花的描写,表达了生命的繁盛与爱的绵延,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结合。


意象分析:

  • 紫藤花:象征着美丽与爱情的缠绵,代表着生命的长久与执着。
  • 红蕉:南方的植物,象征热情与美丽。
  • 青柏:象征坚贞与恒久,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霞光:象征华丽与绚烂,增添了诗歌的美感。
  • 细雨与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增添了诗的情绪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国红蕉”主要用来比喻什么?

    • A. 紫藤花的美丽
    • B. 生活的艰辛
    • C. 坚贞的爱情
    • D. 自然的和谐美
  2. “最是缠绵长到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短暂生命的惋惜
    • B. 对紫藤花的赞美与珍惜
    • C. 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 D. 对未来的渴望
  3. 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哪些?

    • A. 拟人、排比
    • B. 比喻、对仗
    • C. 夸张、对比
    • D. 反问、设问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王世贞的《紫藤花》与杜甫的《春望》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前者更注重花的细腻与情感的缠绵,而后者则强调了战争带来的悲凉与对家国的思念。

解读:王世贞的诗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使得自然与人心相互交融;而杜甫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社会动荡的现实,展现了更为深刻的历史感与人道主义关怀。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松阴小憩 张仲良久约出郊以诗督之 见澹庵胡先生舍人 范女哀辞 过髦塘渡 送傅安道郎中将漕七闽二首 晚登净远亭二首 纪罗杨二子游南岭石人峰 寄题张仲寅甘老堂 柴步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碍口识羞 孤高自许 归正首丘 包含契的成语 赤字旁的字 瞋目切齿 鸟字旁的字 越泆 槱苏 生字旁的字 盘嵚 瓜李之嫌 飠字旁的字 昂首天外 饥结尾的成语 示字旁的字 打标 包含补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