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出闽中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6 03:38:23

诗句

飘蓬不归根,而我还故里。

有食即可安,何必土风美。

岂非俗缘故,堕此胶漆底。

艰关一月程,况复携老稚。

囊空畏途远,蓐食常夜起。

人生贵适意,奔走殊未已。

俟有三径资,吾生恐无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8:23

原文展示:

飘蓬不归根,而我还故里。有食即可安,何必土风美。岂非俗缘故,堕此胶漆底。艰关一月程,况复携老稚。囊空畏途远,蓐食常夜起。人生贵适意,奔走殊未已。俟有三径资,吾生恐无几。

白话文翻译:

像飘飞的蓬草不回根,而我却回到了故乡。只要有食物就可以安心,何必追求美好的风土人情。难道不是因为世俗的原因,陷入了这种黏稠的困境。艰难的路程需要一个月,更何况还带着老人和孩子。囊中羞涩,害怕路途遥远,常常在夜里起床吃简单的食物。人生最重要的是舒适自在,但奔波却从未停止。等到有了足够的资金,恐怕我的生命也所剩无几了。

注释:

  • 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故里:故乡。
  • 土风美:美好的风土人情。
  • 俗故:世俗的原因。
  • 胶漆底:比喻困境。
  • 艰关:艰难的路程。
  • 囊空:囊中羞涩。
  • 蓐食:简单的食物。
  • 适意:舒适自在。
  • 三径资:足够的资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归乡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不满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后,终于回到故乡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归乡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飘蓬不归根”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漂泊不定的生活,而“而我还故里”则表达了归乡的喜悦。诗中“有食即可安,何必土风美”反映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认为只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就足够了,不必追求外在的美好。“岂非俗缘故,堕此胶漆底”则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不满,认为正是世俗的原因让自己陷入了困境。诗的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舒适自在生活的渴望,但同时也意识到奔波的生活并未停止,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归乡和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飘蓬不归根: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归宿。
  2. 而我还故里:表达了归乡的喜悦,与“飘蓬”形成对比。
  3. 有食即可安:反映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认为只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就足够了。
  4. 何必土风美:不必追求外在的美好,强调内心的安宁。
  5. 岂非俗缘故: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不满,认为正是世俗的原因让自己陷入了困境。
  6. 堕此胶漆底:比喻困境,形容生活黏稠难以摆脱。
  7. 艰关一月程:描述了艰难的路程,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8. 况复携老稚:更何况还带着老人和孩子,增加了旅途的艰辛。
  9. 囊空畏途远:囊中羞涩,害怕路途遥远,表达了经济上的困难和对未来的忧虑。
  10. 蓐食常夜起:常常在夜里起床吃简单的食物,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11. 人生贵适意:人生最重要的是舒适自在,表达了作者对舒适生活的渴望。
  12. 奔走殊未已:奔波却从未停止,表达了对奔波生活的无奈。
  13. 俟有三径资:等到有了足够的资金,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14. 吾生恐无几:恐怕我的生命也所剩无几,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胶漆底”比喻困境。
  • 对比:如“飘蓬”与“故里”的对比,“有食即可安”与“何必土风美”的对比。
  • 排比:如“艰关一月程,况复携老稚”,通过排比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归乡和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世俗束缚的不满,以及对舒适自在生活的渴望。通过对归乡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形象地描绘了漂泊的艰辛。
  • 故里:故乡,象征着安宁和归属感。
  • 土风美:美好的风土人情,象征着外在的美好。
  • 胶漆底:比喻困境,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黏稠和难以摆脱。
  • 艰关:艰难的路程,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囊空:囊中羞涩,形象地描绘了经济上的困难。
  • 蓐食:简单的食物,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艰辛。
  • 适意:舒适自在,象征着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 三径资:足够的资金,象征着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飘蓬不归根”比喻的是什么? A. 漂泊不定的生活 B. 归乡的喜悦 C. 简单的生活 D. 世俗的束缚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美好的风土人情 B. 简单的生活 C. 舒适自在的生活 D. 奔波的生活

  3. 诗中“岂非俗缘故,堕此胶漆底”表达了对什么的

相关查询

别东林寺僧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大堤曲 焦山望寥山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劳劳亭歌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采莲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弦吹 临潼斗宝 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隐名埋姓 囿于成见 包含壹的词语有哪些 童孙 稀巴烂 耒字旁的字 包含器的词语有哪些 巧立名色 见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庭无留事 臼字旁的字 丹陆 一字旁的字 三般两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