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3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34:20
乙卯元宵多雨
作者:姜特立 〔宋代〕
腊前雨势已翻盆,
腊后淋淳到上元。
灯火不张蟾彩暗,
笙箫有禁霤声喧。
麦田闻道水盈尺,
里巷想应泥设门。
闷坐孤吟无好况,
三杯冷落对黄昏。
在腊月前,雨势已经很大,
腊月后,淋淳的雨水一直下到元宵节。
灯火没有点亮,月光也显得暗淡,
笙箫声响,却被雨声压制得嘈杂。
听说麦田的水已经涨到尺深,
乡间小巷里想必也已经泥泞不堪。
我闷闷不乐地独自吟唱,心情不好,
三杯酒已冷却,独对着黄昏。
这首诗提到了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光明。在诗中,作者通过描绘雨天的元宵节,表达了对节日氛围的失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气候情况对人们心情的影响。
作者介绍:姜特立(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风景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常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宵节前后,正值腊月,天气多雨,作者在这种天气里感受到了一种节日的压抑和心情的沉闷。
这首诗通过描绘腊月和元宵节的多雨天气,传达了作者对节日氛围的失落感。诗人在描写天气的同时,借助细腻的意象,展现了生活的琐碎和内心的孤独。前两句中,腊前和腊后的雨水交替,形成了时间的流逝感。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灯火和笙箫的描写,传达出节日的沉寂,雨声压制了音乐的欢快,使得节日的气氛显得格外黯淡。尤其是最后两句,作者在黄昏时分独自饮酒,内心的孤独和失落感愈发显露,表达了对节日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反映了人在特殊节日中常常经历的复杂心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灯火不张蟾彩暗”与“笙箫有禁霤声喧”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情感张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雨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节日氛围的失落感,反映了在欢乐的节日中,个体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元宵节的气氛
C. 对节日的失落感
D. 乡村的风景
诗中提到的“笙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饮品
D. 一种天气
诗人最后的心情如何?
A. 开心
B. 愉快
C. 孤独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希望,而姜特立的《乙卯元宵多雨》则描绘了节日的失落与孤独,二者形成鲜明对比,通过不同的季节和情感反映了各自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