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虞丈以伤物遂再赋》

时间: 2025-04-29 18:02:06

诗句

古来儒墨本同源,罪福区区不足编。

燕飨正须依孔圣,慈悲何秘异金仙。

静思有物参元化,府视含生共一天。

梁武汉明俱泥佛,得言失旨岂其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02:06

诗词名称: 虞丈以伤物遂再赋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古来儒墨本同源,罪福区区不足编。
燕飨正须依孔圣,慈悲何秘异金仙。
静思有物参元化,府视含生共一天。
梁武汉明俱泥佛,得言失旨岂其然。

白话文翻译

古代的儒家和墨家本是同源的,罪与福的区分微不足道。
宴请时应该遵循孔子的教导,慈悲与金仙没有什么秘密的区别。
静静思考中,万物都参与了宇宙的变化,所有生命共同享有一片天空。
梁武帝和汉明帝都沉迷于佛教,得到的言语和失去的宗旨难道真是这样吗?

注释

  • 儒墨: 指儒家与墨家两大思想流派,强调思想源流相通。
  • 燕飨: 宴请,指在宴席上款待宾客。
  • 孔圣: 指孔子,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 金仙: 指道教中的仙人,代表一种超脱的境界。
  • 静思: 安静思考,反思事物的本质。
  • 元化: 指宇宙的根本变化,强调万物之间的联系。
  • 泥佛: 指将佛教与世俗混同,失去其本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子华,号白水,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古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关注哲理与道德。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佛教与儒道文化交融的时代,诗人尝试探讨儒墨思想的联系和佛教对社会的影响,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当时宗教现象的批判。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儒家与墨家的比较,揭示了罪福的相对性和人类对伦理道德的思考。姜特立在诗中提到宴请应遵循孔子的教义,暗示儒家思想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又通过“慈悲”的表述,强调人性本善的理念。同时,诗中提到的“静思有物参元化”,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关系的深刻理解,强调生命的共同体意识。这种看似矛盾的融汇,实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提到儒墨的共同源流,暗示二者在思想上并无绝对的对立。
    • 第二联提到孔子和金仙,强调慈悲与智慧的重要性。
    • 第三联通过“静思”,引导读者关注内心与外界的关系。
    • 第四联则批判梁武帝与汉明帝对佛教的误解,质疑其真正的宗旨。
  • 修辞手法:

    • 对仗工整,营造出一种平衡的美感。
    • 使用比喻和象征,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主题思想:

    • 本诗探讨了儒墨思想的联系及对道德、慈悲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意象分析

  • 儒墨: 代表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象征着道德与智慧。
  • 孔圣: 代表人文精神与伦理道德的最高标准。
  • 金仙: 代表道教的超脱与内心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儒墨”指的是哪两个思想流派?

    • A. 儒家和道家
    • B. 儒家和墨家
    • C. 墨家和法家
  2. “燕飨”是什么意思?

    • A. 争斗
    • B. 宴请
    • C. 祭祀
  3. 诗中提到的“静思有物参元化”主要强调什么?

    • A. 个人功利
    • B. 生命的共同体
    • C. 物质财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by 辛弃疾

诗词对比: 姜特立的《虞丈以伤物遂再赋》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前者侧重于哲理思考,后者则通过自然景物抒发离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查询

严田王节妇纪 铁门扇 兵书峡(在归州芗溪口) 舟晚 同友人过华藏庵 白云亭 寄子 题渊明归去 题见山楼诗卷 题李伯时九歌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绞丝旁的字 痊和 心逸日休 痌瘝一体 爿字旁的字 五行代德 绣户 包含腐的成语 秉公灭私 请郡 矢字旁的字 惊悮 认仇作父 愤风惊浪 小字头的字 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