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8:10
寄陕守祖择之舍人 邵雍 〔宋代〕 记得相逢否,当时在海东。 别离千里外,倏忽十年中, 迹异中尤异,心同齿更同。 终期再清会,文酒乐无穷。
你还记得我们相遇的情景吗?那时我们在海东。 分别后,相隔千里,转眼间已经十年过去了, 我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内心的感受却更加相似, 我们的心意相通,就像牙齿一样紧密相连。 最终我们期待再次清雅的相会,文酒之乐无穷无尽。
作者介绍: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邵雍寄给远在陕州的祖择之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相逢的回忆,对分别多年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再次相会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再次相会的期待。诗的开篇即提出“记得相逢否”,勾起了读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接着,“别离千里外,倏忽十年中”,用“千里”和“十年”两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强调了分别之久和思念之深。后两句“迹异中尤异,心同齿更同”,巧妙地运用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尽管经历各异,但心意相通的深厚情谊。最后,“终期再清会,文酒乐无穷”,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友情和期待重逢。通过回忆过去、感慨现在、期待未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再次相会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别离千里外”中的“千里”象征什么? A. 距离的遥远 B. 时间的流逝 C. 心情的沉重 D. 经历的不同
诗中“心同齿更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的最后一句“终期再清会,文酒乐无穷”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回忆 B. 对现在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