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怀三十六首》

时间: 2025-08-03 15:45:51

诗句

国命在乎民,民命在乎食。

圣人虽复生,斯言固不易。

虚惠岂足尚,教人以姑息。

虚名岂足高,教人以缘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15:45:51

原文展示:

国命在乎民,民命在乎食。 圣人虽复生,斯言固不易。 虚惠岂足尚,教人以姑息。 虚名岂足高,教人以缘饰。

白话文翻译:

国家的命运在于民众,民众的命运在于食物。 即使圣人再次出现,这句话依然是不可改变的真理。 虚假的恩惠不值得推崇,它教导人们姑息养奸。 虚假的名声不值得追求,它教导人们虚饰外表。

注释:

  • 国命:国家的命运。
  • 民命:民众的命运。
  • 圣人:指古代的贤明君主或道德高尚的人。
  • 斯言:这句话。
  • 虚惠:虚假的恩惠。
  • 姑息:宽容纵容,不加纠正。
  • 虚名:虚假的名声。
  • 缘饰:装饰外表,不实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强调了民众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对虚假行为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他强调了民众的基本需求——食物的重要性,并批评了那些只注重表面功夫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为。

诗歌鉴赏:

邵雍的这首《秋怀三十六首》深刻地揭示了国家与民众命运的紧密联系,特别是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食物的重要性。诗中,“圣人虽复生,斯言固不易”一句,强调了这一观点的普遍性和永恒性。邵雍通过对“虚惠”和“虚名”的批判,表达了对社会现实中虚假和不实行为的深刻不满。他认为,真正的治理应该关注民众的实际需求,而不是追求表面的恩惠和名声。这首诗简洁而深刻,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国命在乎民,民命在乎食。”:强调了国家和民众的命运紧密相连,民众的生存基础在于食物。
  2. “圣人虽复生,斯言固不易。”:即使是最贤明的君主或圣人出现,这句话的真理也不会改变。
  3. “虚惠岂足尚,教人以姑息。”:虚假的恩惠不值得推崇,它教导人们宽容错误。
  4. “虚名岂足高,教人以缘饰。”:虚假的名声不值得追求,它教导人们装饰外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手法,如“虚惠岂足尚,教人以姑息”和“虚名岂足高,教人以缘饰”,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民众的基本需求和批判虚假的社会现象。邵雍通过对比真实的民众需求和虚假的社会行为,呼吁社会关注实际问题,而不是追求表面的虚荣。

意象分析:

  • “国命”与“民命”:这两个意象强调了国家和民众的紧密联系,特别是民众的生活基础。
  • “虚惠”与“虚名”:这两个意象批判了社会中虚假和不实的行为,强调了真实和实质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邵雍在这首诗中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 A. 虚名 B. 食物 C. 姑息 D. 缘饰 答案:B

  2. 诗中的“斯言固不易”指的是什么? A. 虚假的恩惠 B. 虚假的名声 C. 国家和民众的命运 D. 食物的重要性 答案:D

  3. 邵雍在诗中批判了哪些社会现象? A. 虚惠和虚名 B. 食物和民命 C. 国命和圣人 D. 姑息和缘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历史事件反思人生和社会。

诗词对比:

  • 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者都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不同,邵雍更注重民众的基本需求,而王安石则更多地关注政治改革。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鹦鹉 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 送程尊师之晋陵 金钱花 感别元帅尚父 升平公主旧第 故洛阳公镇大梁时隐得游门下今之经历事往…以伤以谢 寒食日早出城东 投寄韦右 遇边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空中大学 别张一军 包含揣的成语 非字旁的字 画疆墨守 包含戈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心摹手追 長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珍羽 休牛放马 蓼虫忘辛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折抢 沐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