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19:42
点绛唇
作者: 王赛玉 〔明代〕
水院妆残,桐阴满地新凉夜。
湘帘轻下,墙角疏更打。
渐近黄昏,明月移花榭。
愁偏惹,佩环休卸,绣鸭熏香麝。
在水边的庭院里,妆容尚未完全打理,桐树的阴影洒满了地面,带来了新一轮的凉爽夜晚。
轻轻拉下湘帘,墙角的风更显得稀疏。
黄昏渐近,明月照耀着花榭。
愁绪愈加浓厚,佩环暂时不卸,绣鸭香气弥漫着麝香。
作者介绍:王赛玉是明代的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感情和精致的词句著称。她的作品多描写女性的情感与生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女性地位逐渐上升的时期,表达了女性在情感与生活中的挣扎与向往。
这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浓厚的哀愁与思念。诗中,水院的凉意、桐树的阴影、湘帘的轻垂,都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份静谧与孤寂。王赛玉以“水院妆残”开篇,立即引入了观者的视线,暗示着内心的愁苦与未了的情感。
诗中的“渐近黄昏,明月移花榭”,则通过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加深了愁绪。黄昏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某种美好事物的逝去。而那“佩环休卸”,更是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留恋与不舍。
整首词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不仅展现了女性的脆弱与坚韧,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中个体的无奈与挣扎。王赛玉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桐阴满地”让自然景象似乎充满了情感;“愁偏惹”则直接将愁绪拟人化,使其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的核心在于表现女性在情感上的挣扎与思念,借助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清幽而又深沉的愁绪。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清照
B. 王赛玉
C. 苏轼
诗中提到的“桐阴”象征什么?
A. 明亮
B. 凉意
C. 温暖
“佩环休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不舍
C. 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表达了思念与愁苦的情感,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女性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