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1:07
神静师院
韦应物 〔唐代〕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
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
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宁静的院落。院落中青苔覆盖的小巷四处可见,林间的露水轻轻弥漫。佛经的声音在深竹之间回响,而高雅的书斋则独自关上了门。诗人喜欢在树下休憩,倾听鸟儿在晨光中欢快的鸣叫。此时,他陶醉于这份静谧的乐趣,已与世俗的烦扰渐行渐远。
本诗中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清静、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方式源于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静斋,晚号青莲居士。韦应物生于盛唐,曾任职于地方,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韦应物的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安宁。身为士人,他渴望逃离世俗纷扰,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生活。
《神静师院》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的前两句通过青苔和新林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和生机。接下来,诗人提到的“经声在深竹”,让人联想到在竹林中诵读经典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认同。
诗中的“高斋独掩扉”则象征着诗人对外界的隔离,表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继而提到“憩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描绘了诗人静坐树下,欣赏晨光中鸟鸣的惬意场景,展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生活。
最后一句“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宁静之中的乐趣,已与世俗的喧嚣渐行渐远,体现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烦扰的超然态度。
总的来说,韦应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逸生活,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自然和内心修行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安宁与清静,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和谐生活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青苔”主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幽静的环境
C. 书香气息
答案:B
诗人“独掩扉”是为了?
A. 保护书籍
B. 隔绝烦扰
C. 享受音乐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听禽悦朝晖”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欢乐
C. 忧郁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深入理解《神静师院》的诗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