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愚公移山》

时间: 2025-04-26 05:45:43

诗句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43

诗词名称: 愚公移山

作者: 列御寇 〔先秦〕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白话文翻译:

太行山和王屋山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万仞。这些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有个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面朝大山而住。由于山北的阻塞,出入都很不方便。他和家人聚在一起商量说:“我和你们一起努力,平整这个险阻的地方,通到豫南,达到汉阴,这样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以你的力量,连魁父山都不能削去,何况是太行王屋呢?而且,土石要放在哪里?”大家说:“可以把土石扔到渤海的尾巴,隐土之北。”于是他带着子孙,三个人扛着担子,挖石头、垦荒,把土石运到渤海的尾巴。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小儿子,刚开始出牙,便跑来帮忙。寒暑交替,开始有了一点进展。河曲智叟笑着劝阻他说:“你真是不聪明。用你残余的年岁和余力,连山的一毛都无法削去,何况是土石呢?”愚公长叹道:“你心中固执,固然不可以打破,岂如寡妇和她的儿子。即使我死去,还有儿子存活,儿子又生孙,孙子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却不会增加,何必苦恼不平呢?”河曲智叟无言以对。操蛇之神听到此事,害怕他不停止,便告诉了天帝。天帝感受到他的诚意,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搬走,一座放在北,一座放在南。从此,冀之南和汉之阴之间再也没有阻隔了。

注释:

  • 愚公: 指北山的老人,象征坚持不懈的精神。
  • 太行王屋: 两座高大的山,象征着艰难的任务。
  • 河曲智叟: 智者,代表那些认为愚公行为不切实际的人。
  • 夸娥氏: 神话中的人物,帮助愚公搬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列御寇是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愿望,以及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歌鉴赏:

《愚公移山》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诗作,通过愚公的形象展现了坚持和努力的力量。诗中描述了愚公面对高耸入云的太行山和王屋山,决心将其移除的故事,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更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鼓励。愚公的坚持与毅力,虽然在智者的眼中是无用功,但他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恒心,终究能克服困难。其间的对话与争论,也深刻地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看法差异,展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诗中反复提到的“子孙”、“山不加增”,强调了人类的生生不息与自然的相对恒定,表现了对生命循环的深刻理解。愚公的坚持最终感动了天帝,搬山的神话也暗示着人类在面对困难时,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和支持。这种从容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典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设定背景,描绘了两座巍峨大山的壮丽,暗示了愚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 中间部分:愚公的决心与家人的支持,反映了团结合作的力量。
  • 河曲智叟的质疑:体现了对愚公行动的反思与批判,代表了理智与现实的声音。
  • 愚公的回答:展示了不屈的意志和对生命延续的信念。
  • 结尾:通过神的干预,强调信念与努力最终能得到回应,形成了美好的结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愚公的行动比作对自然的挑战,赋予其更多的象征意义。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 拟人:通过智叟的言辞,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增强了故事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勇气,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阻碍与挑战,体现了自然的伟岸。
  • 愚公:代表着执着与坚持,激励人们奋发向前。
  • 子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体现人类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愚公移山的主要人物是谁?

    • A. 河曲智叟
    • B. 愚公
    • C. 夸娥氏
    • D. 京城氏的寡妇
  2. 河曲智叟对愚公的看法是?

    • A. 支持
    • B. 质疑
    • C. 无所谓
    • D. 赞美
  3. 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 A. 山仍在
    • B. 山被搬走
    • C. 没有结果
    • D. 愚公放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愚公移山》与《登高》都有面对自然的壮丽与挑战,但前者强调的是坚持与毅力,后者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先秦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恭叔赴海门尉端叔约同过湘西酌别四首 其三 审知见过 题渊明采菊图子璿所作 简赠吴仲权镒 十二月一日因出小憩愉阁而归 周十三丈约同马三丈入青原山赋诗五首以记行 梅花二首 寄赵元归并属元默三首 二月十日喜雨呈李纯教授去非尉曹 晚行田间书事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务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收的词语有哪些 蒙恩被德 鼠字旁的字 势不容缓 角字旁的字 马靳 胡吹海摔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佚休 页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流离遇合 幺字旁的字 同条共贯 肉竹嘈杂 问安视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