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早春霁后发头陀寺寄院中》

时间: 2025-05-07 07:14:10

诗句

红楼金刹倚晴冈,雨雪初收望汉阳。

草檄可中能有暇,迎春一醉也无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4:10

原文展示:

红楼金刹倚晴冈,
雨雪初收望汉阳。
草檄可中能有暇,
迎春一醉也无妨。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山冈上,红色的楼阁和金色的寺庙相依而立,雨雪刚刚停歇,我远望汉阳。眼前的草地虽不宽阔,但我也能有些闲暇,迎接春天的到来,痛快地喝一醉也无妨。

注释:

  • 红楼金刹:指的是寺庙的建筑,红色的楼阁和金色的屋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寺庙的美丽景象。
  • 晴冈:指晴朗的山冈,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汉阳:今武汉市的一部分,诗中提到的地方,表示远方的景象。
  • 草檄:指草地,草地虽小,也能成为休闲的场所。
  • 迎春一醉:迎接春天而饮酒,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汉阳”,是长江沿岸的一个地方,历史悠久,曾是重要的军事和商业中心。李涉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唐代文学中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涉,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雨雪初歇之际,诗人借此时机,寄情于自然,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早春时节的自然美和诗人内心的恬淡情怀。开篇“红楼金刹倚晴冈”,以鲜艳的颜色和高耸的建筑描绘了寺庙的美丽,暗示了诗人对宗教和自然的尊重,仿佛在表达一种宁静的生活理想。接着,诗人描绘了“雨雪初收”,恰是春回大地的时刻,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草檄可中能有暇”,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心态,即使在草地上也能找到闲暇,迎接春天。最后一句“迎春一醉也无妨”,不仅是对春天的欢迎,更是对生活乐趣的享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洒脱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感受,给人一种清新而愉悦的艺术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楼金刹倚晴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寺庙图景,表达了春天的愉悦。
  • 雨雪初收望汉阳:表现了春天来临时的自然变化,透出对远方的思绪。
  • 草檄可中能有暇:表达出即使在简单的环境中,依旧可以享受闲暇的生活。
  • 迎春一醉也无妨:传达出一种洒脱和对生活的热爱,迎接春天的同时也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红楼金刹”比喻寺庙的华丽,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使得音韵更加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楼金刹:象征着美好、神圣的事物。
  • 晴冈:象征着明朗和希望。
  • 草檄:象征着闲适和自然。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生命的重生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红楼金刹”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寺庙建筑
    C. 诗人的心情
    答案:B

  2.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热爱
    C. 恐惧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汉阳”是表示什么?
    A. 一种花
    B. 一个地方
    C. 一种饮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而李涉的《早春霁后发头陀寺寄院中》,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和谐。两首作品在主题和风格上都有所不同,展现了唐诗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涉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张持国省干归山阴三首 其三 送泉州周尚书 其五 送泉州周尚书 其三 送泉州周尚书 其一 送致政节推朱子发归无锡二首 其一 韩侍郎 其二 韩侍郎 其一 岁晚泊姑苏用吕居仁舍人韵二首寄孟信安 其二 岁晚泊姑苏用吕居仁舍人韵二首寄孟信安 其一 舟行再用前韵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勇于私斗,怯于公愤 岐黄 鬥字旁的字 牛骥同皂 包含猾的词语有哪些 青毡旧物 从谀 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巴三览四 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匡的成语 泪如泉涌 月字旁的字 美疢药石 女事 七零八乱 止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