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6:50
三峡闻猿
作者: 贯休 〔唐代〕
历历数声猿,
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
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
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
使我欲移船。
这首诗描写了三峡地区的猿声和幽静的自然环境。诗人在霜天寒冷的时节,听到猿猴的叫声,感到一丝孤独与凄凉。猿声时隐时现,伴随着弥漫的白烟,显得更加清晰。诗人想象猿猴栖息在高高的月树上,感叹此时的环境更加冷清。长途跋涉的客人坐在船上,面对千山万水,心境宁静而又忧伤。夜深人静,猿声依旧不绝,令诗人心生移船之意,想要逃离此地的孤独。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猿声”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孤独与忧伤,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
贯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三峡期间,受到自然环境和自身感受的影响,在霜天中,远离尘嚣,感受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孤独,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三峡闻猿》是一首表现自然与人生哲思的诗作。贯休通过描绘猿声与自然环境,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中“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晰而宁静的意境中,猿声与白烟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接着“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中,诗人用想象的手法将猿的栖息地与时节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的后半部分“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中,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旅行者,感受到千山万水的孤寂,内心的不安与孤独愈加显现。而“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逃避这种情感的愿望,体现了对孤独的反思与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常,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内心的结合,表达了对孤独、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猿声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在旅途中对内心孤独的深刻感受。
诗中“历历数声猿”中的“历历”是什么意思?
诗人想象猿栖息在哪种树上?
诗中提到的“下霜天”指的是哪个时节?
贯休的《三峡闻猿》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李白的诗强调了清晨的朝气与希望,而贯休的诗则表现了夜晚的孤独与沉思,两者在意境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