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送僧》

时间: 2025-05-07 07:30:15

诗句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0:15

诗词名称: 春送僧

作者: 贯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白话文翻译:

在蜀地的花雨中,送走了僧人,雨水冲刷着他走向江边。
我不能再折江边的柳树,因为我心中自有那青翠的松柏。

注释:

  • 蜀魄:“蜀”指四川,蜀地的“魄”意为魂魄,结合“关关花雨”,可理解为春天的美丽景色。
  • 江浔:江边的小镇或渡口。
  • 江头柳:指江边的柳树,柳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
  • 青青松柏心:松柏象征着坚韧与长青,这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忠贞。

典故解析:

  • 诗中“柳”常与离别相关,古人多在送别时折柳以寄情。
  • “松柏”象征长寿和坚贞,古代文人对其有深厚的文化认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贯休(830年-912年),字子华,号少微,晚唐时期的诗人,以诗风清新、情感细腻著称,常以禅宗思想入诗。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送别之情,同时融入了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坚韧。

诗歌鉴赏:

《春送僧》是贯休的一首典雅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厚的情感交融,展现了离别的主题。首句“蜀魄关关花雨深”,以“蜀魄”引入,描绘出蜀地春雨的缠绵,花雨深处的情境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柔美。而“送师冲雨到江浔”则转入送别的场景,雨水与江水的交融,象征着离别时的伤感与不舍。接下来的“不能更折江头柳”,诗人用柳树的隐喻,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而最后一句“自有青青松柏心”则引申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强。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示了贯休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春雨和蜀地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 第二联则通过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与忧愁。
    • 第三联转而强调内心的坚韧,松柏象征着永恒与坚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与离别联系,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中“蜀魄”与“江浔”,形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写与送别的情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坚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蜀地的春雨: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柳树:象征离别与柔情。
    • 松柏:象征坚韧与忠贞,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魄”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湖南
    • C. 广东
    • D. 浙江
  2. 诗中“不能更折江头柳”中“柳”象征什么?

    • A. 生机
    • B. 离别
    • C. 忍耐
    • D. 惆怅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对比贯休的《春送僧》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均涉及送别,但贯休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自然的交融,而王之涣则着重于壮丽的景色与豪情,展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贯休的传记与研究论文

相关查询

宴清都 东园暝坐,用吷盦韵 宴清都 春日偕诸君重游君山饮九江楼有作 宴清都 和卢浦江 宴清都 客枕羁愁,枯灯煮梦,郁伊善感,何以为怀。和草窗登霅川韵,不自知所言之何似也 宴清都 题高潜翁寒灯课读图 宴清都 赵味沧模元押 宴清都 咏瓶花簃瓶中芍药 宴清都•萤火 宴清都 宴清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颠无倒 旁讼 金印紫绶 料戾彻鉴 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包含诒的词语有哪些 摇头叹息 怨怨焦焦 忾然叹息 乙字旁的字 食祭 皿字底的字 条件 姻故 竖心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