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0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0:42
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
回雁不多消气力,染花应最费工夫。
溟濛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
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心境。诗中提到“自来自去动洪炉”,指的是春天的气息如同火炉般温暖而又变化无常;“无象无私无处无”则表示春天的气息并没有固定的形象,似乎是无处不在的。接着提到“回雁不多消气力”,意指春天的到来让雁群的力量下降,似乎在暗示春天的温暖使得生机渐渐消散。“染花应最费工夫”则说明春天的花卉需要费心去打理。后面的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豪门世家的不屑与对现实政治的无奈,最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心中对名利的淡漠与不屑。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912年。他以诗风清新、笔力洒脱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兼具哲理性与艺术性。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时节写成,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春天的温暖不仅带来了自然的复苏,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名利的深刻反思。
贯休的这首《春》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开头两句“自来自去动洪炉,无象无私无处无”,通过生动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变幻,展现了诗人对春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接下来的“回雁不多消气力,染花应最费工夫”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却又暗含了对繁忙生活的思考,似乎在感慨春天的来临并未带来真正的轻松与宁静。
整首诗在描绘春天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名利与社会的反思,特别是对豪门世家的不屑与无奈,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对简单生活的渴望。最后一句“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则传达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内心的宁静,似乎在告诫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贯休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回雁不多消气力”中“回雁”指什么?
诗中表达对豪门世家的态度是?
与孟浩然的《春晓》相比,贯休的《春》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而孟浩然则专注于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两者皆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