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5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0:16
挽袖推腰踏破绅,旧闻携手上天门。
相逢应觉声容似,欲话先惊岁月奔。
新学已皆従许子,诸生犹自畏何蕃。
殿庐直宿真如梦,犹记忧时策万言。
顿君及第时,余为殿试编排官,见其答策语颇直。其后与子由试举人西京,既罢,同登嵩山绝顶。尝见其唱酬诗十余首,顿诗中及之。
十二东秦比汉京,去年古寺共题名。
去岁见之于青州。早衰怪我遽如许,苦学怜君太瘦生。
茅屋拟归田二顷,金丹终扫雪千径。
何人更似苏司业。和遍新诗满洛城。
挽起袖子,推开腰带,踏破绅士的规矩,听说你我曾携手一起走上天门。相逢时,想必会觉得声容相似,想要交谈却先惊讶岁月的流逝。新学问已经全都跟随许子(许衡),而众生仍然畏惧何蕃(何绍基)。殿堂里过夜就如同梦境,仍记得忧虑时写下的万言策。顿君在及第时,我作为殿试的编排官,看到他的答策言辞直率。后来与子由一起去西京参加举人考试,考试结束后,我们共同登上嵩山绝顶。曾见他唱和的诗十余首,顿的诗中也有提及。
东秦的十二个州比汉京更为繁华,去年在古寺一起题名。去年来青州见过他,见到他早衰,怪我如今天下如此。苦学使我怜惜你太过瘦弱。
我打算归田二顷(指田地),金丹终将扫去千条雪路。
谁能像苏司业那样,和遍新诗满洛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风格豪放洒脱、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是苏轼对友人顿起的应答,表达了对友人取得学业成就的祝贺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次韵答顿起二首》通过对友谊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中以“挽袖推腰踏破绅”开篇,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岁月的流逝中对传统礼节的打破,暗示了个体对社会规范的反思。在“相逢应觉声容似”中,苏轼表达了对友人相逢时的亲切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随着诗句的发展,苏轼回忆起与友人共同走过的岁月,既有欢愉的相聚,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友谊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的许多典故和历史背景使得作品更具层次感,读者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谊、人生的流逝和理想追求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祝贺与关怀,同时也对生命的短暂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感到深切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挽袖推腰踏破绅”中,“挽袖”意指:
A. 起身
B. 轻松
C. 休息
答案:A
“相逢应觉声容似”中,“声容”指的是什么?
A. 朋友的声音和容貌
B. 诗的音韵
C. 自然的声音
答案:A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新学”是指:
A. 传统教育
B. 许衡的学说
C. 道教文化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