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4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48:33
分司卒至富池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疲兵喜离九江城,
且报新篁长数茎。
未问主人先问竹,
要分吟屋听秋声。
疲惫的士兵高兴地离开九江城,
顺便告知新长出的竹子几根。
未曾询问主人先询问竹子,
要在吟唱的屋子里听听秋天的声音。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竹子的描写,体现了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与灵活,常常被文人所赞美。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精通诗词,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士兵离开战场后,表达了士兵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在经历了战争的疲惫之后。
这首诗描绘了士兵在离开战场后的愉悦心情,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诗的前两句,士兵的疲惫与离城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竹子作为诗中重要的意象,象征着生命力和坚韧,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士兵未问主人而首先询问竹子,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生活的热爱,意在追求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听取秋天的声音,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活及友情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疲兵”指的是:
A. 疲惫的士兵
B. 快乐的士兵
C. 年轻的士兵
诗中提到的“新篁”指的是:
A. 新长的竹子
B. 新长的树木
C. 新长的花草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竹子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