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0:36
槿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仿佛戎葵劲且柔,
托名日及叹生浮。
苦怜相态无多艳,
空缀郊原度一秋。
红澡暮零篱上,
翠深凉过屋山头。
风英掩映枯茅把,
勾引行人觅酒流。
这首诗描绘了槿花的形态与情感。仿佛是在说,槿花既有刚强的姿态,又显得柔美,托名自日间盛开,令人感叹生命之浮躁。可怜的是它的姿态并不艳丽,只是在乡野的秋季中孤零零地开放。傍晚时分,红色的花瓣在树篱上轻轻飘落,深翠的色彩在山头的凉意中显得更加幽深。微风中,花瓣掩映着枯萎的茅草,吸引着行人去寻找酒宴的欢愉。
董嗣杲,字子升,号静斋,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诗文,尤其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生活的细节,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
《槿花》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董嗣杲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观察与感悟有关。在那个时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首诗正是对槿花的深刻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槿花》是一首通过槿花这一意象,展现生命无常与自然美的诗作。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槿花的外形与生长环境,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孤独的深刻感慨。诗中的“劲且柔”表明槿花既有力量又有柔情,象征着生命的复杂性。接下来的“苦怜相态无多艳”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感叹生命的短暂与孤独。
“红澡暮零篱上,翠深凉过屋山头”描绘了一个傍晚的场景,红色的花瓣在夕阳中飘落,深绿色的叶子在山头显得凉意逼人,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萧索的气氛。最后两句“风英掩映枯茅把,勾引行人觅酒流”则从自然的美转向人情,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诗人用风中的花瓣吸引行人,象征着生活中的欢乐与寻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传递,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对生命的哲学思索。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生命短暂与自然美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槿花的怜惜与对生活的哲学感悟。
《槿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董嗣杲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戎葵”是指什么花?
a) 槿花
b) 芙蓉
c) 桃花
d) 兰花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生命的短暂
c) 爱情
d) 自然的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