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天池寺》

时间: 2025-08-09 02:13:54

诗句

吴说天池两字真,梵坊突兀鼓钟声。

圣灯逐夜朝文阁,雷火何年损相轮。

足下有云如隔世,眼前无地可容尘。

追严不枉祠忠定,招得吟僧作主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02:13:54

原文展示

吴说天池两字真,
梵坊突兀鼓钟声。
圣灯逐夜朝文阁,
雷火何年损相轮。
足下有云如隔世,
眼前无地可容尘。
追严不枉祠忠定,
招得吟僧作主人。

白话文翻译

吴人说“天池”这两个字真切而美好,
梵僧的寺庙高耸,钟声悠扬。
圣灯夜里指引朝向文阁,
雷火何年才能损坏这座法轮?
脚下似有云彩,宛如隔世,
眼前却无处可容纳世间的尘埃。
追随严氏家族,未曾辜负祠堂的忠诚,
邀请到吟唱的僧人前来作客。

注释

  • 天池:指天空中的池水,比喻美好的事物。
  • 梵坊:佛教寺庙,梵是梵文的意思,坊指的是房屋、院落。
  • 圣灯:指佛教的光明,象征智慧和启迪。
  • 雷火:指雷电与火焰,寓意灾难或毁灭。
  • 追严:追随严氏家族,严氏在历史上常被视为忠诚的代表。
  • 吟僧:指吟唱的僧人,表示诗人对僧侣的尊重与欢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德辉,号天池,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擅长诗歌与书法。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作品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天池寺》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佛教文化在社会上盛行,诗人在旅途中对天池寺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宗教的敬仰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天池寺》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令人称道。整首诗在描绘天池寺的宁静与圣洁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的思考与超然的情怀。开篇两句“吴说天池两字真,梵坊突兀鼓钟声”,以“天池”引入,渗透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展现出寺庙的神圣与庄重。接下来的“圣灯逐夜朝文阁”,则将时间转向夜晚,隐喻着求知与追求真理的精神。

“雷火何年损相轮”一句,表达了对佛教法轮的永恒与不朽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人生、自然及宇宙的哲学思辨。后半部分则通过“足下有云如隔世”与“眼前无地可容尘”的对比,呈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仿佛身处于世外桃源,心灵得到了宁静与安宁。

最后两句“追严不枉祠忠定,招得吟僧作主人”,突出诗人对忠诚的追求与对高洁人品的向往,表达了对友谊与高尚情操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想,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宗教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说天池两字真:吴人对“天池”这两个字的赞美,点明了诗的主题。
  2. 梵坊突兀鼓钟声:描述天池寺的梵坊高耸,钟声回荡,营造出庄严的氛围。
  3. 圣灯逐夜朝文阁:夜晚的圣灯指引着人们向文阁进发,象征着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
  4. 雷火何年损相轮:质疑雷火何时能伤害佛教法轮,暗示法轮的无敌与不灭。
  5. 足下有云如隔世:脚下如云,似乎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表达一种超脱的感觉。
  6. 眼前无地可容尘:眼前没有地方容纳尘埃,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无所牵挂。
  7. 追严不枉祠忠定:追随严氏家族,表达对忠诚的认同。
  8. 招得吟僧作主人:邀请吟唱的僧人,显示出对友谊与文化交流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足下有云”比喻境界的高远。
  • 对仗:如“圣灯逐夜”和“雷火何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法轮和圣灯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光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表达了对忠诚、知识及人性美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池:象征着理想与永恒的美好。
  • 梵坊:象征着宗教的圣洁与文化的传承。
  • 圣灯:象征着启迪与智慧。
  • 雷火:象征着世俗的干扰与毁灭。
  • 吟僧:象征着文化交流与艺术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池寺》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董嗣杲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雷火”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干扰与毁灭
    • C. 和平
    • D. 忍耐
  3. 诗中“足下有云如隔世”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超脱与宁静
    • C. 忧愁
    • D. 激动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白居易的《琵琶行》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终南山》与《天池寺》:两者都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的意境,而董嗣杲则强调了宗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 《琵琶行》与《天池寺》:白居易的作品聚焦于人的情感与遭遇,而董嗣杲则更多地反映了对超然境界的追求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流派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希声莲华樵人遇仙行 贵豀有石相背而生俗名之背夫石余谓妻安背夫 癸巳十一月二十五辞家雪甚作怆然有怀 观雪溪傍 观雪溪傍 观雪溪傍 观雪溪傍 观溪流 沽酒 感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偃戢 活欢 酒余茶后 虫字旁的字 鸣奏 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子氄 走字旁的字 包含浑的成语 矢尽兵穷 风栉雨沐 包含藄的词语有哪些 立字旁的字 争先恐后 卝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侦探 一统天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