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5:59
吴说天池两字真,
梵坊突兀鼓钟声。
圣灯逐夜朝文阁,
雷火何年损相轮。
足下有云如隔世,
眼前无地可容尘。
追严不枉祠忠定,
招得吟僧作主人。
吴人说“天池”这两个字真切而美好,
梵僧的寺庙高耸,钟声悠扬。
圣灯夜里指引朝向文阁,
雷火何年才能损坏这座法轮?
脚下似有云彩,宛如隔世,
眼前却无处可容纳世间的尘埃。
追随严氏家族,未曾辜负祠堂的忠诚,
邀请到吟唱的僧人前来作客。
董嗣杲,字德辉,号天池,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擅长诗歌与书法。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作品常常蕴含哲理。
《天池寺》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佛教文化在社会上盛行,诗人在旅途中对天池寺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宗教的敬仰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反思。
《天池寺》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令人称道。整首诗在描绘天池寺的宁静与圣洁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的思考与超然的情怀。开篇两句“吴说天池两字真,梵坊突兀鼓钟声”,以“天池”引入,渗透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展现出寺庙的神圣与庄重。接下来的“圣灯逐夜朝文阁”,则将时间转向夜晚,隐喻着求知与追求真理的精神。
“雷火何年损相轮”一句,表达了对佛教法轮的永恒与不朽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人生、自然及宇宙的哲学思辨。后半部分则通过“足下有云如隔世”与“眼前无地可容尘”的对比,呈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仿佛身处于世外桃源,心灵得到了宁静与安宁。
最后两句“追严不枉祠忠定,招得吟僧作主人”,突出诗人对忠诚的追求与对高洁人品的向往,表达了对友谊与高尚情操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想,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宗教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围绕着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表达了对忠诚、知识及人性美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天池寺》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雷火”象征什么?
诗中“足下有云如隔世”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