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簟》

时间: 2025-05-03 05:12:52

诗句

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

忆昨初来日,看君自施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12:52

原文展示:

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
忆昨初来日,看君自施展。

白话文翻译:

竹席铺在厚重的绣垫上,真舍不得将它卷起。回想起昨天初来时,看到你自己在席上舒展。

注释:

  • 竹簟:指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席子,通常用于铺在床上或地面上。
  • 重茵:重重的绣垫,形容铺垫的奢华。
  • 未忍:不忍心,舍不得。
  • 都令卷:把席子卷起来,意指结束或收起。
  • 施展:展开,使用,通常指伸展或表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竹簟作为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重要物品,常用于表达清雅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主张诗歌应当关注现实,反映社会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

《竹簟》创作于诗人某次与友人相聚时,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情景的依恋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竹簟象征着清雅与朴素,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竹簟》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作,诗中以“竹簟”和“重茵”作为主要意象,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开头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这竹席的珍惜之情,表达出一种不舍和依恋。竹席的清雅与重垫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简单而真挚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则回忆起“昨初来日”,通过对往昔的追忆,诗人将情感升华,表现出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感。通过简洁的语言,诗人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簟衬重茵:竹席在华丽的垫子上,表明一种优雅的生活状态。
  2. 未忍都令卷:不忍心将席子卷起,隐含对当下时光的珍惜。
  3. 忆昨初来日:回忆起昨天初次相聚的日子,情感的温度逐渐升高。
  4. 看君自施展:看到你在席上的自在舒展,表现出对朋友状态的羡慕和喜悦。

修辞手法:

  • 对比:竹簟与重茵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人对质朴生活的追求。
  • 回忆:通过“忆昨”引出对过去的追思,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温馨时光的怀念。通过简洁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深厚的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簟:象征清雅、自然的生活态度。
  • 重茵:代表奢华和优雅的生活环境。
  • 记忆:体现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竹簟的主要材料是什么? A. 竹子
    B. 木头
    C. 布料
    D. 草

  2. 诗中“重茵”指的是什么? A. 轻薄的席子
    B. 华丽的垫子
    C. 简陋的床铺
    D. 空气

  3. 诗人对过去的感情是怎样的? A. 高兴
    B. 不在乎
    C. 忧伤
    D. 恼怒

答案:

  1. A. 竹子
  2. B. 华丽的垫子
  3. C.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竹簟》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时光的珍惜,但《竹簟》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更具宏观的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九日咏怀简仁实 九日与同官游戒珠寺用去年韵 九日登君山次九世族祖颂嘉 九日同诸友登贤隐山五首 其五 九日寄昌龄弟 其十一 九日前一日过东平城中见卖糕有感 九日怀故人留燕京者 九日饮冰玉堂和韵十首 其二 九日宴集和徐通判韵 九日登胶山绝顶十首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文旁的字 随声附和 巳字旁的字 田者 善响者不于响于声 几榻 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劚玉如泥 留开头的成语 心花怒放 四字头的字 内款 走字旁的字 花脸 小字头的字 星星之火 周贫济老 包含胁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