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4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41:01
三层阁上置音声
作者: 李世民 〔唐代〕
绮筵移暮景,紫阁引宵烟。
隔栋歌尘合,分阶舞影连。
声流三处管,响乱一重弦。
不似秦楼上,吹箫空学仙。
在绚丽的筵席上,夕阳的景色渐渐移去,紫色的阁楼引来了夜晚的烟雾。
隔着楼栋,歌声与尘埃交融,舞影在台阶上连绵不断。
乐声从三个地方传来,宛如一根弦乐器在嘈杂中响起。
这景象与秦楼上不同,吹箫的声音空中回荡,仿佛在向仙人学习。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
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和文化的繁荣。李世民在权力巅峰时期,常常举行盛大的宴会,以此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三层阁上置音声》描绘了一幅华丽而又富有层次感的音乐宴会场景,诗中融入了丰富的视觉与听觉意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开头两句“绮筵移暮景,紫阁引宵烟”以优美的画面引入,展示了宴会的华丽与夜晚的静谧,营造出一种高雅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的“隔栋歌尘合,分阶舞影连”则通过舞影与歌声的交融,表现出宴会上的热闹与欢快,仿佛能看到舞者轻盈的身姿和听到悠扬的歌声。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盛况的感慨与对简朴的向往。“不似秦楼上,吹箫空学仙”不仅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乐府诗,还传递出一种空灵的孤独感,暗示了尽管音乐如此美好,却仍难以触及心灵深处的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唐代盛世的繁华,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繁华与热闹,同时也揭示了在喧嚣中追寻内心宁静的矛盾与渴望。
“绮筵移暮景”中的“绮”字意思是:
A. 华丽
B. 简陋
C. 奇怪
D. 古老
“不似秦楼上”的“秦楼”指代:
A. 一座古代楼阁
B. 一种乐器
C. 一位仙人
D. 一种舞蹈
诗中提到的“紫阁”象征:
A. 热闹
B. 安静
C. 高雅
D. 复杂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李世民的《三层阁上置音声》均展现了对音乐的热爱,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李世民则侧重于宴会的热闹与社会交往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