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司农笏》

时间: 2025-04-30 22:20:23

诗句

司农手中无寸铁,夺笏击贼贼脑裂。

贼未死气虽已折,奉天天子双泪横。

十年弃卿真负卿,臣身区区劳记忆。

平原太守曾未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0:23

原文展示:

司农手中无寸铁,夺笏击贼贼脑裂。贼未死气虽已折,奉天天子双泪横。十年弃卿真负卿,臣身区区劳记忆。平原太守曾未识。

白话文翻译:

司农手中没有武器,夺过笏板击打贼人,贼人的脑袋破裂。贼人虽未死,但气势已衰,天子泪流满面。十年间抛弃了你,真是辜负了你,我这微不足道的臣子只能劳心记忆。平原太守曾经不认识你。

注释:

  • 司农:古代官职名,掌管国家财政。
  • 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板子,用以记事。
  • 奉天:指皇帝。
  • 平原太守:古代官职名,此处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对后世影响较大。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时政的忧虑和对忠臣的同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特定政治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忠臣被弃的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司农夺笏击贼的激烈场面,展现了忠臣的英勇和无奈。诗中“十年弃卿真负卿”一句,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忠臣被弃的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和情感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时局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司农手中无寸铁”:司农手中没有武器,突出了忠臣的无助。
  2. “夺笏击贼贼脑裂”:夺过笏板击打贼人,展现了忠臣的英勇。
  3. “贼未死气虽已折”:贼人虽未死,但气势已衰,暗示了忠臣的无奈。
  4. “奉天天子双泪横”:天子泪流满面,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5. “十年弃卿真负卿”:十年间抛弃了你,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忠臣被弃的同情。
  6. “臣身区区劳记忆”:我这微不足道的臣子只能劳心记忆,表达了作者的自责和无奈。
  7. “平原太守曾未识”:平原太守曾经不认识你,暗示了忠臣的不被理解和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夺笏击贼贼脑裂”中的“笏”比喻为武器,突出了忠臣的英勇。
  • 拟人:“奉天天子双泪横”中的“双泪横”拟人化了天子,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司农夺笏击贼的激烈场面,展现了忠臣的英勇和无奈,表达了作者对忠臣被弃的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笏”、“贼脑裂”、“双泪横”等,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和情感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时局的深刻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司农手中无寸铁”中的“司农”是指什么? A. 古代官职名 B. 古代武器名 C. 古代地名 答案:A

  2. 诗中“夺笏击贼贼脑裂”中的“笏”是指什么? A. 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板子 B. 古代武器名 C. 古代地名 答案:A

  3. 诗中“奉天天子双泪横”中的“奉天”是指什么? A. 古代地名 B. 指皇帝 C. 古代官职名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无奈。
  • 《滕王阁序》王勃:展现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忠臣的同情。

诗词对比:

  • 《出塞》王昌龄与《司农笏》李东阳:两者都展现了忠臣的英勇和无奈,但《出塞》更多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和无奈,而《司农笏》更多展现了忠臣被弃的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
  • 《李东阳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月中飞萤诗 拟吴均体应教诗 游建兴苑诗 忆长安。八月 经湛长史草堂 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 状江南。仲冬 谪居汉阳白沙口阻雨,因题驿亭 送头陀上人赴庐山寺 寄邢逸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麾斥八极 包含剜的词语有哪些 浸浴 辵字旁的字 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矢石之间 发纵指示 辨论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小畦 寻根问蒂 接线员 立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愒息 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